谷雨养生丨雨生百谷夏将至,健脾祛湿不宜迟
潮客康养 邓老金方 2022-04-20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雨水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增大,湿邪也随之加重,加之肝脏气伏,脾气也处于旺盛期,人们除感到困乏外,消化功能也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口粘口淡,食欲欠佳,甚至腹鸣腹胀,大便溏泄等症状,这些都与湿气困脾有关。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湿邪侵袭,最易伤脾,脾伤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又再加重体内湿困,造成恶性循环。因此,谷雨养生,宜顺应阴阳的变化,健脾胃、祛湿邪,为度过盛夏打下良好的基础。
广东人常用薏苡仁、芡实来煲汤、煮粥来祛“湿气”。《本草纲目》曰:“薏苡仁属土,阳明药也,故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为淡渗之品,既能除风湿、利水湿,又可顾护中焦、健脾运湿。据《本草求真》记载:“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可见,芡实具有补脾止泻的效果。
邓老薏湿膏源自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80余年的行医经验和养生精髓,除了有薏苡仁、芡实,还加入了赤小豆、鸡蛋花、荷叶、山药、白扁豆、橘皮、槐花、甘草、金银花等本草,药食同源,科学搭配,适合大众日常饮用。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强调:“脾是后天之本。”湿气重和脾虚是有一定关系的。《黄帝内经》中记载“湿气通于脾”,湿气过盛容易造成湿困脾胃,表现为舌苔厚腻、精神困倦、食欲减弱、大便偏软等症状。因此,祛湿的同时也要兼顾健脾。
邓老薏湿膏采用膏方剂型,高倍浓缩工艺,有效提取本草精华,原汁原味,绿色健康,温和好吸收,让你远离“湿”态,轻松自在。
一年之计在于春!谷雨养生要顺应春令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与自然同气相求,注重健脾祛湿,扶正祛邪,才能使机体的精神、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谷雨养生正当时
国医金方邓老薏湿膏
远离“湿态”,轻松自在
谷雨节气常识: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
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谷雨时节,在中国南方地区,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秦岭—淮河是南方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同时天气转温,室外活动增加。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如果您想关注更多潮客小镇网
请关注:潮客小镇云 公众号
长按关注二维码,方便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