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山水 山水 关注:8 内容:78

    美丽村庄:塘窝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山水 > 正文
    • 1
    • 山水
    • 高级

      美丽村庄:塘窝

       潮客小镇网   小胜人文 2022-04-21

      在粤东丰顺县黄金镇与小胜镇的交界处,有一个名叫“塘窝”的村庄,这里,四面环山,层峦叠嶂,树木繁荗,溪流蜿蜒。这是当地革命同志李新的故乡。

      美丽村庄:塘窝

      塘窝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村屋常在山窝处背山而建,取名也常与所属山窝或地形有关,如“塘窝村”等。四面小山上栽种榕树、绿竹、樟树等,均高大繁茂。村屋为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多为下山虎形态,两进两横,亦有两进四横不等,砖瓦结构,门前俱有土坪,有些还有半月形池塘,与客家民居有方有圆,天人合一之思想一脉相承。

       

      李新的故居,门前有一口池塘,池水清澈见底。背山而建,故居为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为下山虎形态,两正两横,砖瓦结构,与周边山形地势融为一体。

      美丽村庄:塘窝

      塘窝村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庄,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留下了李新和他的战友们从事革命事业的许多动人故事。

      李新,原名李金龙(参加革命后组织上为他改名为李新),1929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三甲水,后迁居至塘窝,早年祖辈从小胜下寨迁居至三甲水、塘窝,从小受李坚真大姐的革命思想影响,于1947年参加“梅埔丰”游击队,先后参加过大埔三河坝、河口、丰顺铜鼓嶂等战斗,他在战斗中灵活机智英勇作战,任侦察班班长。

       

      在此期间,国民党兵(当地村民称其为白兵)经常到塘窝抓革命同志李新,父母及全家只好四处躲藏。一日,白兵一队人气势汹汹赶来塘窝,李新全家只好迅速跑到山上荗密的树林里躲避。白兵抓不到李新,又担心回去后无法交差,便抓了一位和他名字相近,中间只多了一个字的名叫李永新的当地群众,气急败坏地走了。

       

      李永新被抓回去关押后,幸得到小胜的群众的解救,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纷纷出面指证说:“李永新不是李新,我们认识他⋯”。白兵看到为他求情的群众人数多,怕难掩众口,最后很不情愿地把李永新放了。李永新这才逃脱保全了性命。

      美丽村庄:塘窝

      在塘窝村(架业山庄)墙上至今还留存有“苏维埃政府”字迹,是红军进驻三合村各地的第一地点,为三甲水苏维埃政府旧址。1931年,三合村塘窝架业山庄作为临时学校由当时的教书先生李会炉等在此成立三甲水苏维埃政府后,工作队组织开展闹革命分田地运动。塘窝架业山庄及附近的何屋、枫树坪上屋均为游击队主要的秘密联络点。陈坚(占头下村人)曾任工作队队长,陈平为红军中队长。

       美丽村庄:塘窝

      1947年初,当时的梅埔丰边独一大队第一中队曾在塘窝村(架业山庄)召开过烈士追悼会,追悼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革命同志,参加追悼会的有50多人。同年冬天,梅埔丰边独一大队第一中队在此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枫树坪陈双林的父亲——老红军陈微颂即是其中之一。

       

      1947年冬,在塘窝休整的红军,被伪政府催收粮食的人发现,为了不被伪政府的兵围剿和以后进行报复,抓捕后进行秘密处决,便商议派当时的进步保长李汉声(上塘窝人)到伪政府处谎称,在别处还见过此人,避免了白兵的围剿和报复。

       美丽村庄:塘窝

      1948年,李新、李怡亭及另一游击队员刘阿岭到桃子窝发动群众参加土改运动,进村后被伪保长发现并报告国民党,受到国民党兵包围,双方暴发激烈的战斗。因敌方火力太猛,李新等人不得不边打边撤,被困在塘窝村附近的桃子窝一处民房中。李新等人经过观察,发现围堵的敌人正在等待其他的队员增援,而此时日近黄昏,天色渐暗,便和队友商议必须趁机冲出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李新从门角操起一条“鲁枝担”(客家方言,指当地妇女用来挑鲁枝的扁担,长约2米,圆形,两头略尖)打开大门飞跃而出,用“鲁枝担”上下左右横扫,打开一条通道,掩护并带领其余两人冲出包围,分三个方向进行突围。在此期间李新为了掩护队友向敌人连开多枪,将敌人吸引到自己这边,敌人急忙向李新不断射击,子弹从他的头上、从身旁呼啸而过,打在身后的脚印上,溅起阵阵泥尘。但他全然不顾,趁着微暗的夜色奋力奔跑,凭借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利用地形的掩护,纵跃藏伏,最终侥幸逃出了敌人的包围,摆脱了敌人的追捕,辗转回到了住地。就在此次战斗中,李新被敌人的子弹打中后,他顽强地翻过墙,最后翻滚落在了横坑(村名)的一黄瓜地上,此时才发现自己的肚子被打穿了,肠子流了出来,这时他强忍疼痛,用手打烂地里的黄瓜,把黄瓜囊塞进肚子想止血。恰在此时,被当地群众发现,在大家的帮助下,用黄瓜囊帮止血,用担架把李新送往寨背(地名)疗养,并送往游击队,抢救后挽回了生命,但子弹碎片却永远留在了他的腹腔之中。

       美丽村庄:塘窝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李新被组织选送至广州南方干部学校进行为期六年的深造学习。在此期间,与同在南方干部学校学习的、曾在1948年参加梅埔丰游击战斗的大埔革命同志余秀兰相识、相爱,并于1955年结为夫妇。从南方学校毕业后,李新历任梅县油资公司经理,大坪供销社主任,梅县农业银行主任,在梅县农业银行离休,享年85岁。妻子余秀兰毕业后一直在梅县邮电局工作,曾任梅县邮电局局长,1964年工业学大庆荣获“全国劳模”。婚后生有一子一女,大女儿李利萍曾任梅州巿邮电局城区分局副局长,儿子李国雄在梅县银行工作。

       

      美丽村庄:塘窝

      新中国成立后,塘窝也迎来了新生。新一代塘窝人同心协力,继承先辈的遗志,纷纷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去。新一代人在李乐(李新的侄儿,中国商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人的倡导和带领下,收集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筹建了红星博物馆,并得到热心家乡发展的外出乡贤李国锋先生的大力支持。

       美丽村庄:塘窝

      红星博物馆位于三合村,是一家红色文化博物馆,也是民办博物馆。展馆面积500多平方米,以当地的民俗用具,近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及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留下的遗存照片、陶瓷、石器等为展品近400多件,馆内展品并自撰文字介绍其名称、制作方法、用途等。

            

      红星博物馆已成为一个红色文化交流中心,成为一个对当代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引领的示范基地,成为红色文旅游景点,成为一枚彰显人文精神风格独特靓丽的名片。

        美丽村庄:塘窝

      人文荟萃,钟灵毓秀。塘窝村的村民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正意气昂扬地走在全面小康的幸福大道上。

                 

      参考素材来源:人民日报户端广东频道:深山里永不腿色的那一抹红。

      紫天
      超级用户
      签约作者
      [s-68] [s-68] [s-68]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