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红枫
潮客小镇网 小胜人文 2022-04-27
枫树坪是丰顺县黄金镇三合村的一座美丽村庄,座落在粤东莲花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它背靠小胜镇,一条小溪自北向南奔流,从村前向山下直奔而去,在三合村与另外两条小溪汇合成急湍的溪流,汹涌奔向遍沙村,最后在站口注入美丽的韩江。
村庄四周,山峦起伏,树木葱茏,尤其是英姿挺拔的枫树,枝头殷红,赤灼如焰,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曳婆娑,仿佛战士举起手中的钢枪庄严宣誓。村子前方有一处平坦的坪地,这里屋舍俨然,修茸一新,显得整洁有序。村前屋后,栽花种树,犹如花园一般。古老的参天树木,伫立在屋后的山坡之上,苍翠欲滴,灵气氤氲,润泽后人。
这是一方人文积淀的深厚红色土地。
如果不是亲身探访,或许不会知道大山深处藏着如此美丽的山村。如果不是亲耳倾听了九十岁的革命老前辈的深情回忆,或许也不会知道,在这大山深处,曾演绎过动人的红色革命的故事。
在大革命时期,枫树坪,曾多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武装的围剿。这里曾是红军的主要秘密联络点,革命家李坚真大姐等一大批革命同志曾在此地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这里也曾是梅埔丰边独一大队第一中队的常住地,村中存留的的残垣断壁,仿佛在诉说着当年轰轰烈烈的革命流金岁月。
1932年的一天,一阵婴儿洪亮的啼哭声,从枫树坪的一个普通的客家民房里传出,把老红军陈维颂乐坏了,初为人父的他,为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双林。
这一天,纯朴的乡亲们都纷纷前来陈家道贺。他们看着产妇身边的婴儿,口里都不停地说着吉利的祝福话语。
陈双林老前辈回忆说,早年先祖从小胜镇大南村茜坑迁居到这里。1947年初,一天傍晚,当时15岁的陈双林和父母、叔父等,在枫树坪家门前的土坪上干农活,突然看见自家土坪边沿下的村路上,来了一队背着枪的大兵,大概几十人。此时他和父母、叔父等赶紧朝屋内躲避,直到大兵走远了。但大兵并没有骚扰他们。
当天晚上,枫林坪的李永轩、李栋才父子俩到附近的塘窝村收租,恰好遇见在塘窝休整的这群大兵。经打听,才得知,他们是共产党的队伍,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梅埔丰游击队。
李永轩、李栋才回到枫树坪后,向陈维颂(老红军,陈双林的父亲)讲述了在塘窝遇到的一幕,并说好像砂田占头村的陈平也在游击队里。老红军陈维颂闻悉后,立即前往塘窝游击队,探望熟悉的好友陈平。
自此,陈平和游击队员们经常来到枫树坪上屋陈维颂家里开会。游击队员们白天在上屋开会,晚上到各村去宣传,做群众思想工作,动员群众参加革命。因是山区,村和村之间都相隔很远,游击队只能行走很远,翻山越岭开展革命宣传。
近朱者赤,耳濡目染,年少的陈双林也因此受到良好的革命教育,心里早早埋下了牢不可破的革命种子和信念。
1947年冬,梅埔丰边独一大队第一中队在塘窝架业山庄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这一天,陈双林的父亲(老红军陈维颂)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受父亲的影响,彼时年少的陈双林也积极投身革命,常常出入下窝(地方名)、黄金圩等,为游击队外出釆买东西,并帮助游击队打听消息,并多次深入虎穴,化装成渔民前往韩江河边刺探情报。1948年3月,陈双林也正式加入游击队,当了一名通讯员。当上游击队通讯员的陈双林,负责站岗、查哨、送信、釆购等,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特别是接到送信任务后,跑得飞快,被游击队员称为“飞毛腿。”
1947年至1948年间,他和李雨亭(原籍黄金遍沙,后迁至小胜镇三坑村,曾任丰顺县粮食局局长、丰顺县财办副主任、离休时享受副处级待遇)、陈平(砂田镇占头村人,曾任第一中队中队长,后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李向明(又名四哥,大埔县高陂镇人)均是游击队地下联络员,为游击队和外界进行信息联络。
因表现得勇敢机智,陈双林多次巧妙地躲过了白兵的搜查,沉着自如地对付了白兵试探和盘问。一天,他前往黄金圩购买牙膏等物品,在回来的路上路过冷水坑时,突然一位挑着东西的白兵朝他走来,恐吓他说:“你这土匪仔,又来买东西⋯”。
回忆起当年的往事,白发苍苍的九十岁的革命老前辈陈双林两眼闪出别样的光彩。虽然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纵横沟壑,但身体依然十分健朗,思维也非常清晰,说起这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他仍显得激动万分。
陈双林回到部队后,向组织汇报了这情况。组织上担心陈双林的安危,决定让他随部队转移,辗转到各地作战,攻打黄花村炮楼、砂田占上村炮楼、黄金炮楼等,缴获了大量的枪支。
据陈双林回忆说,一日,他随部队翻山越岭到大埔坑口执行任务的途中,不料却被白兵发现,双方瞬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几个小时的搏斗,游击队终于打退了几股阻击的白兵。这时已是深夜,他和战友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战胜白兵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踩着泥土继续前进,终于在第二天清晨顺利到达了大埔坑口。接着陈双林老前辈深情地哼唱起革命歌曲:“星光影,上韩江;月色明,上铜鼓嶂;我们雄壮到粤东解放军,英勇向上人民来解放。集中攻击焦岭城,为着老百姓的呼声来解放。一战大麻圩,二战大小都,三战黄金圩,攻陷敌炮楼,赶走了小狗子百八万楼啰。”
果然不出所料,在陈双林跟随部队转移后,白兵经常到枫树坪抓他。白兵来到枫树坪后,烧房,抢粮、牵牛、扛猪,祸害百姓,抓捕无辜群众。每当这时,陈双林的亲属都迅速跑到屋背的山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躲藏。但50多岁的陈哆(陈双林的叔公)因逃离不及,被白兵抓捕关押审讯。后幸得小胜乡亲解救,才保全了性命。
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安排陈双林到小胜工作,后到潭江看守所工作。24岁那年,与小胜镇半坑村李唐英结为夫妇。56岁那年,陈双林正式离休。他育有三子三女,次子陈金在广东省冶金建筑安装公司工作,二儿媳在广东省检验检疫中心。三子陈拓宇曾在小胜坚真中学、汤坑镇第二中学任教,后进入丰顺县文化馆、博物馆工作,曾任博物馆副馆长,现任丰顺县坚真纪念馆馆长。三儿媳在丰顺教育局工作。
大山神圣,枫叶多姿,红红的枫叶映红了山水,鲜艳的旗帜在上空高高飘扬。啊!大山深处的红枫,那是一抹渗透心灵深处的丰采,那是青春浓烈的殷红,那是生命激情的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