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小镇-社区 小镇-社区 关注:1 内容:638

    黄礤村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小镇-社区 > 正文
    • 小镇-社区
    • 留隍绿洲新村:黄礤村!

                      

                     
                     
                                     
                     
                     
                     
                                                     
                                                                     
                                     
                     
                     

      留隍绿洲新村之黄礤村

      黄礤村

      黄礤村

      黄礤村

      黄礤村

      黄礤村

      黄礤村

      黄礤村村地处留隍镇境西南部,北靠释迦岽,地势坐西向东,四周重峦叠嶂,峰高谷深。黄礤是丰顺县的革命老区。早在1929年,中共丰顺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就在黄礤召开;接着,东江特委又在这里运筹帷幄,领导全东江人民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在艰苦的岁月里,黄礤人民为红军提供粮食、送情报、当向导、运弹药和抢救伤病员,许多青年参加红军和赤卫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有不少的革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黄礤村


      当年,李坚真大姐到黄礤村角一带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在“业绍”屋里住了一段时间,她喜欢用山歌宣传革命。女青年陈岳娘、娥英、快香等,就是在她引导下参加农民赤卫队和县妇女运动协会的。

      黄礤村离隍集镇16公里。东邻黄沙坑村,西连本县的潘田镇由古石村,南接西山村,北靠潘田镇下吉村。包括大古寮、角、宝山下、三桥坑4个自然村,置17个村民小组。黄礤原称黄寨,因村有黄土山寨,故名,公社化后改为黄礤

      全村有刘、陈、郑、李、胡、朱6姓,主姓刘,先辈从潘田镇流坑迁此创乡,2009年全村共有349户,2021人(其中男性1026人,女性995人)。村民既讲客家话,又讲潮州话。

      黄礤村宝香园水电站奠基仪式暨金秋助学

      黄礤村

      黄礤村现有耕地面积1100亩,山地面积28371亩。世代农民以耕种、山林采伐为业。因地理位置极为偏僻,交通不便,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与“穷”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黄礤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决心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来。他们发挥本村农田水旱保收的优势,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又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林业、养殖,工副业也同步发展。许多村民也纷纷走出深山,外出谋求发展,黄礤大古寮村是个只有200多人口的小村,村民外出后只剩下二三十人,大多数人家到汤坑镇买房或租房,在城镇落户,实现老区劳动力大转移。经过全村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以及走出山村的乡贤帮助下,村民生活逐步改善,山村面貌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很多破烂的砖瓦泥房不见了,代之的是一座座装饰别致的小楼房;昔日坑坑洼洼的弯曲山路,变成了平坦宽敞的水泥村道。如今,一条长3.7公里的大道,通往高华村,与丰柏公路相连,群众在家门口坐车直接就能抵达隍集镇、县城。还修通了黄礤到释迦岽古寺龙蟠寺的道路,小车到龙蟠寺仅需走45分钟路程。与世隔绝、闭塞的黄礤已成为历史,变得深山不山,边远不远了。

      黄礤村的主要工副业有:建筑、豆干加工和水电。传统工艺是古祠堂建筑,历史悠久,最负盛名,至今仍流传着“黄礤师傅才能建好祠堂”之说,目前从事建筑行业达100多人。2005年建成大古寮水电站,装机容量520千瓦。


      黄礤村


      在半个多世纪的轰轰烈烈革命斗争中,黄礤村内还留存着许多革命遗址和文物。革命旧址有:位于半坑村的中共东江第二次党代会旧址,原址是一座二层土木建筑楼房,建国后基本保存完好,为丰顺县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崩山时已被破坏,现只剩下少量墙基。位于畲角刘屋的中共丰顺县委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现仍保存尚好。革命标语为位于三桥坑村长达6米的墙标:“保护各阶层人民土地财产私有权利”、“打倒土豪分田地”。

      游览胜地有释迦岽,山上曲径盘旋,古林繁茂,到处银瀑飞泻,清泉喷珠,有独特的旅游景观。

      来源:留隍信息网

      =================

      黄礤村
       

      梅州市丰顺县黄礤村位于留隍镇的西部。黄礤村辖18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336户,人口2008人;全村总面积26.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5亩。黄礤村年平均气温为20.3℃,年降雨量约为1618毫米,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经济作物有番薯、橄榄、佛手,村特色经济收入有生姜产业,上一年黄礤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513万元。近年来,黄礤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成果:黄礤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主要是种植番薯、橄榄、佛手等经济作物,村经济总收入每年持续增长。
      黄礤村
      黄礤村有3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03户,2055人,其中贫困128户575人(年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有63户,年人均纯收入在1501-2500元的有65户309人、纳入低保26户、孤寡户4户,单亲户4户)。

      中文名称:黄礤村
      下辖地区:3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
      地理位置:释迦山鹿
      人    口:2055人
      耕地面积有823亩,山地面积38321亩,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该村地处释迦山鹿,是我县偏僻高寒的边远山区,也是我县的革命老区。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相对落后,村集体经济收入仅靠上级补助村干部工资来维持村的一切日常工作。由于山地多,耕作少,属丘陵地带。村民仅靠单一的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活,是我县较为贫困的行政村。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急需解决的困难。

      (1)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难于维持村内的日常工作,需上级扶持资金解决输血项目。

      (2)全村没有落实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用电困难,急需解决农村电网改造。

      (3)交通落后。自然村道大古寮、龙颈、小古坑等自然村段全长12公里部分还未开通自然村道并实现水泥硬底化,急需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解决。

      今后进行脱贫工作的设想。

      (1)由于该村地处山区,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山地资源,可开发小水电站和种植小桐子树等有价值的林木。

      (2)地处高寒山区,有种植烤烟叶、茶叶的技术和经验,可发展烤烟、茶叶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3)立项引资,建立红色教育基地,连接释迦山蟠龙寺旅游景点,开发红色乡村旅游胜地。

      黄礤村

      来自,相约99网:https://www.meet99.com/map-n35283.html

      黄礤村

      百度地图快速进入,点击这里:https://map.baidu.com/search/%E7%95%99%E9%9A%8D%E9%95%87/@12965775.473157395,2726090.432913475,17.05z?querytype=s&da_src=shareurl&wd=%E7%95%99%E9%9A%8D%E9%95%87&c=141&src=0&pn=0&sug=0&l=12&b=(12664415.69,2503889.31;12731423.69,2618065.31)&from=webmap&biz_forward=%7B%22scaler%22:1,%22styles%22:%22pl%22%7D&device_ratio=1

      —————-

      黄礤村文化广场
      来源: 日期:2012-07-02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的部署,在满足全体黄礤村民群众休闲和文化娱乐的需求同时,使黄礤村的村容村貌有一个比较大的改观,省总工会将兴建黄礤村民文化广场作为文化扶贫项目之一。
        黄礤文化广场位于黄礤村委会大楼前,占地约300m2,2010年12月动工,2011年4月完工,为省总工会斥资25万元兴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邓维龙亲自为广场题名。黄礤村文化广场除露天活动区域外,还包括医疗室、阅览室以及活动室,省总工会全额资助全部配套设备,折合人民币10万元。

      资料来源:http://www.gdftu.org.cn/zghd/qygs/zxdt/201211/t20121123_338194.htm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