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益,用品牌效应,的确感觉铜臭味浓了些。
但是品牌就是品牌,
要不然就说是招牌吧,对,招牌效应。
因为之前的种种曲折,
有人认为乐善两字要更改更换,
其实不妥,
乐善已经是一个品牌,或者说是口碑了,也很难找到其他更好的名头
而且是大家用爱心累积出来的。
尽管初期的时候,人们对普惠公益,大众慈善的概念不认识,
但是参与了,
认准了帮助别人,度过难关,
而且用自己的模式,去调整了传统的臃肿公益的权威,
走出了一条新路!
很多专家在提出,公益创新,公益最后五公里,最后一公里,
其实,很多都是叶公好龙,
真正有一帮老百姓做出来了,
吓得躲进床底下!
其实,什么招牌都不是关键,关键是群体的向善之心!
在世界大困难时期,更需要互相帮助!
有经验的老人会知道,冻死人和饿死人,其实要不了几天。
当下的上海疫情,物资供应有些跟不上,就知道什么是吃不饱的滋味。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吃了吗?
是千百年来的血脉中,对粮食,对食物的敬畏!
本文关键词:
乐善公益,普惠公益,创新公益,大众慈善
普惠公益的监督问题,以及框架设计思路
求助者的标的账户的建立,如果这个受益账户不能明确确立,就是一笔糊涂账,这就很难监督,也很难公开透明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