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潮客康养 潮客康养 关注:8 内容:47

    郑兰甫与喉风散传奇,更多中药秘闻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潮客康养 > 正文
    • 1
    • 潮客康养
    • 高级
      网站管理

      梅江周末·凌风

      郑兰甫与喉风散传奇,更多中药秘闻

      郑兰甫与喉风散传奇

      □廖是添

      一款“双料喉风散”,竟然能治十种病,是不是很神奇?

      20世纪中叶,在梅城珠条街(猪条街)问世的“郑世隆鹏标喉风散”,被誉为喉科圣药而远销南洋各国,蜚声海内外。那么,你知道梅州“喉风散”的创始人是谁吗?他与“嘉应制药厂”的“双料喉风散”,广西、湖南的“喉风散”,是否有什么渊源?其间是否珍藏有某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梅州“喉风散”创始人郑兰甫轶事

      据考证,梅城珠条街(猪条街)“郑世隆鹏标喉风散”,开设于清末民初,店号“集善堂”(后改“安济堂”),其老板郑世隆是石扇人,为梅州“喉风散”创始人郑兰甫的第五代裔孙。郑兰甫,嘉应州石扇堡(今之石扇镇)大围村人,清朝雍正十年(1732),任湖南昌明县(今之吉首市)县令。时光倒回288年前的清朝湖南,梅县石扇人郑兰甫,适时正在昌明县任县令。一天,其母亲突患喉疾,尽管服用了许多药物,均没有效果。时间一晃就是年余,久治不愈的郑母,眼看性命危在旦夕。一向孝顺的郑兰甫,日见母亲因病痛苦消瘦,心急如焚。于是,派人四下张榜,寻医问药。恰巧,这一消息被一位新近转来郑兰甫辖治狱中,名叫黄怀的死囚知悉,便毛遂自荐,用其祖传秘方治好了郑兰甫母亲的喉部沉疴。

      郑兰甫非常感激黄怀救治母亲重疾的善举,遂调来审讯卷宗,并亲审黄怀,得知黄怀原本是个土郎中,持刀杀仇人未遂而被判死罪,是地方豪绅欲夺其妻为妾,黄怀愤激反抗,反被豪绅买通县令,将其屈打成招。郑兰甫了解到黄怀的冤屈后,对黄怀无端招来杀身之祸的际遇深表同情。为了替黄怀平反,郑兰甫随即微服私访,证明黄怀所言确有其事。但因证据不足,无法翻案。眼看秋后处决之期将至,郑兰甫遂与母亲商议,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救出恩公。郑兰甫先将母亲送回老家,然后买通一名狱卒,在处决之日用另一个死囚代替黄怀赴刑场。郑兰甫明白倘若东窗事发,自己也会性命不保,于是将头顶乌纱弃之案台,与黄怀一同逃离。两人行至韶关时,准备分道而行,临别之际,郑兰甫赠予黄怀金银盘缠,黄怀有感于郑兰甫宁可弃官不做都要救自己的义举,亦毫无保留地将祖传喉科秘方教给郑兰甫,期望县大人回乡后好有一技糊口……

      郑兰甫与喉风散传奇,更多中药秘闻

      为报答黄怀的救命之恩,郑兰甫毅然弃官带黄怀远逃。两人分手时,黄怀将祖传秘方赠给郑,报答救命之恩。

      郑兰甫回到石扇乡下后,结合治疗喉科疾病实际,悉心研究,反复实践,终于改进黄怀所赠秘方,制造出一种专治喉疾的中草药散,因乡人求医者服用其调制的中草药散无不百发百中,因而梅州郑氏“喉风散”声誉鹊起,风行客域。

      郑氏“喉风散”与“双料喉风散”的渊源

      据传,梅州“喉风散”创始人郑兰甫临终前,将秘方传给其子郑玉元,并留下遗言:“此方只传嫡系,不传他人”。传至清末民初郑兰甫第五代孙郑世隆时,“喉风散”的功效早已名扬四海,被世人誉为“喉科圣药”。因远近求诊要药者日众,生意红火,便在梅县县城珠条街开设了“集善堂”(后改“安济堂”)药号,并将“喉风散”冠以“鹏标” 商标。世居老梅城如今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当年安济堂诊所还刻有一副堂联:“安宁福寿之源,维持调和滋补;济世救民之术,全凭秘诀良方。”这对鹤顶联语既道出了健康养生的实质,又坦荡告诉世人“喉风散”能够济世救民,全凭秘诀良方。

      新中国成立后,“鹏标喉风散”因兄弟分家,而在梅城分化出“鹏记”“元记”“景记”三家。1955年冬,三家郑氏喉风散都加入到梅城制药生产合作社(梅州制药厂前身),将“鹏标喉风散”改名为“羊城牌喉风散”。1963年,经有关专家研究,增加配方药“人工牛黄、冰片”,再更名为“双料喉风散”,除治疗喉科、口腔疾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皮肤溃烂等疾病,并于1979年成为治疗鼻咽癌的良好辅助药。1980年后,“双料喉风散”获评广东省优质产品、国家医药总局优质产品,斩获国家质量银质奖,成为畅销国内外的喉科“圣药”。

      2003年,广东省梅州制药厂改制而为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成药制药企业。2007年12月,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嘉应制药,证券代码:002198。目前,公司在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梅州市拥有二个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基地,总资产10亿多元,市值60多亿元。“双料喉风散”依然是该企业的拳头产品。不过,可以告慰郑氏“喉风散”先祖郑兰甫、郑世隆的是,尽管传承郑氏“喉风散”的郑氏男丁,大都进入各大医院做医生;“喉风散”的品牌几经变化,生产“喉风散”的厂家一再易主;可郑氏后裔的“娘子军”们,没有忘记祖宗济世救民的遗训,依然坚持采用手工作坊的方式继续生产“郑氏喉风散”,许多回梅探亲的华侨依然认准“郑氏喉风散”的品牌,再回侨居国的临行之前,都会毫不犹豫买些“郑氏喉风散”带在身上,以备不时之需。更令人欣慰的是现在东南亚市场,到处都能见喉科“圣药”“郑氏喉风散”,毕竟美名远播已逾280多年历史的金字招牌,不是任选一个标号都能与其媲美。

      郑兰甫与喉风散传奇,更多中药秘闻

      新中国成立后,郑兰甫后裔加入梅州制药厂(今嘉应制药),从事大规模的生产,并在原配方中加入名贵的珍珠、牛黄,更名为双料喉风散,治疗喉科、口腔病症,效果尤为显著。

      郑氏“喉风散”与广西、湖南“喉风散”到底有无关联

      说完梅州郑氏“喉风散”与“双料喉风散”的渊源,再回过头来说说郑氏“喉风散”与广西、湖南“喉风散”,猜测猜测它们之间,到底是否有一条隐形的情感“黄丝带”,在深邃的时空隧道中遥遥连接。

      丁酉年国庆黄金周,一位在梅城做企划宣传的朋友回湖南长沙休假。在几大非处方药零售店,她见到了一个“消”准字号的药“喉珍散”,其剂型、包装、功效均与梅州“双料喉风散”类似。她惊奇地告诉我,“喉珍散”说明书里注明的配方,囊括了“双料喉风散”所有的成分,而其厂家和生产地址,竟然是长沙市××区××街道。这显然与梅城郑氏后人,仍然坚持采用手工作坊的方式,继续生产喉风散的模式,如出一辙。朋友此后又在长沙几大医院临床发现了湖南吉首某药厂生产的一种烧烫伤膏,嗅其药味俨然与“双料喉风散”别无二致。由此,我联想到广东韶关某工矿医院外科用“喉风散”(配方)调麻油治烧烫伤治愈率达99%和广州、江西的医院内科、妇科用“喉风散”(配方)治愈轻度胃溃疡、宫颈糜烂等的报道。我大胆地假设推论:这些与“喉风散”采用的配方一致,气味一样的中草药散,是不是就是当年郑兰甫以调包计义释的黄怀后裔所制?黄怀的后裔们是不是也在上演另一个版本的“喉风散”的故事呢?黄怀当年与郑知县分别后的日子,是否藏身吉首、长沙?抑或韶关、广州?他的后代裔孙们当下是否也在行医卖药?

      关于郑兰甫与喉风散故事,兴许还有更精彩的后续“剧集”上演,比如郑黄后人的相认。(漫画来源嘉应制药网)

      编辑:黄振韬


      蜚声海内外的喉科圣药嘉应双料喉风散

      2018-11-07 互联网

      上世纪中叶,在梅城珠条街(或猪条街)问世的“郑士隆鹏标喉风散”,被誉为喉科圣药而远销南洋各国,蜚声海内外。需道一下这种喉风散的由来。

      据传,清朝雍正年间,嘉应州石扇堡(今之石扇镇)人郑兰甫任湖南某县县令时,突患喉疾,医药罔效。适逢狱中有位名叫黄怀就的死囚知悉,便毛遂自荐,用其祖传秘方治好了郑兰甫的喉部沉疴。郑兰甫从审讯阅卷后得知,黄怀就系被诬而屈打成招的,心想为其伸冤昭雪,但又不敢公然违背上司指令,而现在黄怀就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因此,郑兰甫只得弃官携黄怀就潜逃。分手时郑兰甫赠与银两,黄怀就亦将祖传秘方相赠。郑氏回乡后,结合实际悉心研究,反复实践,用手工制造出这种喉疾散药,治疗喉科疾病百发百中,因而声誉鹊起。

      大概在清末民初,这种喉科圣药已传至第五代裔孙郑士隆,因远近求诊要药者日众,他便在梅城江北珠条街开设了“安济堂”诊所,一边为病者治疗喉疾,一边成批精制这种喉风散,那时取名为郑士隆鹏标喉风散。当时安济堂诊所还刻有堂联曰:“安宁福寿之源,维持调和滋补;济世救民之术,全凭秘诀良方。”

      新中国成立后,鹏标喉风散因兄弟分家而在梅城分化出“鹏记”、“元记”、“景记”三家。1955年冬,三家都加入到梅城制药生产合作社(梅州制药厂前身)。

      1963年,经有关专家研究,增加配方药,除治疗喉科、口腔疾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皮肤溃烂等疾病,更名为“双料喉风散”,并于1979年成为治疗鼻咽癌的良好辅助药。1980年后,获评广东省优质产品、国家医药总局优质产品,获国家银质奖,成为饮誉国内外的著名散剂。


      投资者:

      你好,公司旗下的中药产品双料喉风散是清朝民间秘方研制而成,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是否属实?

      嘉应制药董秘: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据《梅州风采》一书中关于“喉风散的由来”中记载:“清雍正年间,梅县人郑兰甫开设安济堂,一边行医,一边兼制鹏标喉风散,并传承至今。”据公司前身梅州制药厂药品生产申请单中质量标准依据的记录:“原系梅县安济堂郑世隆在1859年开始生产的传统产品,于1966年改名喉风散。”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郑兰甫与喉风散传奇,更多中药秘闻

      喉风散是近代中医的一颗璀璨明珠


      其实,在晚清和民国的中医书籍中,官方出版或者是民间的手抄本,都有不少喉风散的配方。

      其中的一味关键的药材就是人中白。


      喉风散的制作,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极细末,这这传统中医药制作是一个非常困难实现的工艺,这也是珍贵的原因。

      一个好的药材,不仅仅是组方,还有制作,古代制药,还讲究时间,甚至在采摘药材的时候就进行严密的质量控制了,这是现在很多中医药达不到的地方。

      喉风散不仅在治疗肺系统鼻炎,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方面有不错的功效。

      该药还可以治疗皮肤的发炎和红肿,破口性疮毒,都有不错的功效。

      中国的中医药要发展,传统文化一定要更多的重视和回归。

      传统文化的通俗化和普及化教育,将在新科学新医学领域发挥强大的作用,我们这辈人估计想都不敢想的新局面。

      未来,嘉应制药稍微炒作,配合当前的中医药发展趋势,下一个云南白药也是可以的。

      这是资本市场看好的最大理由。

      附件:

      嘉应制药总市值,2022-05-06

      郑兰甫与喉风散传奇,更多中药秘闻

      同期:

      云南白药,总市值:

      郑兰甫与喉风散传奇,更多中药秘闻

      紫天
      超级用户
      签约作者
      现代“喉科圣药”——双料喉风散 [s-68] [s-68] [s-68]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