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客文化的交融中心:𨻧隍。
潮客两大民系混融造就的神奇文化,
从人文到民居/民俗。
𨻧隍“半山客”!潮客两大民系混融造就的神奇文化
原标题:留隍“半山客”!潮客两大民系混融造就的神奇文化
潮客小镇网 留隍信息网 2022-05-11
“半山”是一个地理概念,除了丰顺县外,还包括揭东县的西北部、揭西县大部分及陆河县等,相连百多公里狭长山区地带。
这里居住着的人群,从语言看,讲的是客家话,但或多或少又掺入潮汕话;从风俗习惯看,既源于客家却又具有潮汕人某些特点,属于客潮两大系的客家分支,称“半山客”。
上图:建桥围,丰顺古城墙
而丰顺的半山客却更具有其典型性。目前,在丰顺县的17个镇场中,汤南、汤坑、留隍、黄金、潭江等几个乡镇都是半山客,其它乡镇不属半山客,但各镇居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也对潮汕方言略知一二,可以说,语言这一最具区别功能的文化特性,在丰顺人身上更表现出混融状况。著名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学者赖广昌,在研究韩江流域的潮客混融现象时,曾到过丰顺县留隍镇等地访问,也提出在潮客分立的边缘区域,有通常称之为“半山客”的居民,丰顺人就是他所说的“半山客”。
半山客风俗
由于丰顺地处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的中心地带,潮客不断兼容,丰顺说客家话的乡亲与丰顺说潮汕话的乡亲几百年来在通婚、通商等社会经济交往相当频繁密切,故一向和睦相处,相互扶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潮中有客,客中有潮,不分一家,水乳交融的潮客文化在这里绽放光彩!
丰顺留隍宗让堂
留隍镇和汤南镇在丰顺“半山客”现象中更具有代表性。留隍镇居民上三代说客,下三代说潮,实际就是典型的“潮汕人客家祖”现象。汤南镇恰恰相反,罗氏先祖原籍福建莆田,时值宋末乱扰,偕弟辗转前来潮州避乱,后定居于汤南蓝田上阳里,居民世代自认“潮属”,但今也说客家话,不就是“潮汕祖客家人”吗?
半山客工夫茶“三杯茶”
三杯茶应该是品字形的,上图:陈香白先生
丰顺“半山客”文化主要表现在:语言上使用客家话和潮汕话两种语系,并出现一种混融状态。在风俗民情、生活习惯上,丰顺客家也喜欢看潮剧,表演潮州大锣鼓,舞火龙、金狮;小孩子15岁也“出花园”(潮汕特有的成人礼仪)。
饮食就以工夫茶“三杯茶”待客最为出名,其次流行潮汕人在节庆日炒面线的俗食,并在小吃、婚丧嫁娶等习俗具有潮汕特色,还有很多潮客相融的节日、祭祀等风俗习惯,如信仰揭西“三山国王”等,无一不体现着潮客文化的交流和相融。
在建筑上,民居建筑和祠堂、庙宇等体现出潮客交融的特色。最典型的是留隍镇口铺村丰顺商会荣誉会长朱拉伊先生家族祖屋——笃庆堂。
丰顺朱氏始祖丰三万五公,原为金陵人士,元末明初年间,因避祸乱辗转到黄金镇清溪村创乡。清咸丰元年(1851年),其派系十七世孙朱公德创建笃庆堂。笃庆堂融入潮汕、客家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风格,主屋结构为潮汕平房式宅第“驷马拖车”形式,而后围则为客家“围龙屋”的围龙。它深刻反映出潮客交融的传统文化内涵,故饮誉海内外。
这座笃庆堂
它整体如公园
里面像王府
门外似衙门
门内是豪宅
屋后山色翠
屋前树成荫
既是客家宫殿
也属潮汕风格
来源:网络综合资源,留隍信息网
编辑:客家精英手机报
整理:潮客小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