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文化 文化 关注:15 内容:486

    北宋能臣陈尧佐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文化 > 正文
    • 1
    • 文化
    • 高级
      网站管理

      北宋能臣陈尧佐

      发布日期:2019-05-24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在潮州任上为民去除鳄鱼之患。两百年后,又有一位清廉爱民的好官,在潮州任通判时为民去除鳄鱼之患,他就是陈尧佐。

      陈尧佐(963年—1044年),字希元,北宋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他在潮州任官时,曾有一张姓小孩与母亲在江中洗涤时,鳄鱼尾随其后吃掉了小孩,母亲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当时潮州官民俱以鳄鱼为神物,不敢冒犯。陈尧佐听说此事后很伤心,命令两名精壮的小吏乘小舟,用铁网强弩等方法捕捉到这头凶暴的鳄鱼,当着全城百姓的面烹煮了鳄鱼。潮人叹曰:“昔韩公谕鳄而听,今公戮鳄而惧,所为虽异,其能使异物丑类革化而利人一也。吾潮间三百年而得二公,幸矣!”潮州百姓把陈尧佐与韩愈相提并论,可见人们对他的爱戴。

      后来,陈尧佐出任寿州(今安徽淮南)知州,恰逢饥荒。陈尧佐“自出米为糜以食饿者。吏民以公故,皆争出米,其活数万人。公曰:‘吾岂以是为私惠邪?盖以令率人,不若身先而使其从之乐也。’”公生明,廉生威。当寿州年景不好造成饥荒时,他自愿捐出米熬成粥来给饥饿的人吃。其他的官吏富民都以陈尧佐为榜样,争着拿出米来,结果救活了数万人。

      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年—1021年),黄河决口,朝廷起用陈尧佐为滑州(今河南滑县)知州,陈尧佐造“木龙”以减经水浪冲击,这种“木龙”是在一根横木上凿若干孔,孔中插垂木数条,放置于水旁保护堤岸,此外他又修筑了长堤。滑人得复其居,相戒曰:“不可使后人忘我陈公。”而他所修建的长堤,也被滑人称为陈公堤。

      陈尧佐移任并州(今山西太原)后,每次汾水暴涨,并州百姓往往忧虑不已,陈尧佐率领他们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于堤坝之上,建彤霞阁于众柳之间,种荷植藕于堤内淤积的沙滩之上,使荒滩变为美丽的园林,并获得了“柳溪”的美称,百姓也因此得利受益。“堤边翠带千株柳,溪上青螺数十峰,海晏河清无个事,画楼朝夕几声钟。”“翠岩亭下问棠梨,上客同舟过柳溪。”透过元代诗人的名句,我们可以重温柳溪的美景。如今,在柳溪旧址附近,还有一条街道被命名为“柳溪街”。

      陈尧佐为官刚正,敢鸣不平。他任枢密副使时,祥符知县陈诂治吏严格,身边的胥吏见捞不到油水,打算让他“吃点苦头”。于是“自录事已下,空一县皆逃去”,京城果然传出陈诂的苛政让胥吏弃职逃走、要对他进行惩处的流言。但陈诂与当朝宰相吕夷简关系很近,执政大臣为避嫌不敢发表任何意见。事情传至枢密院,唯有陈尧佐一人站出来,仗义执言道:“惩处陈诂就会使奸吏计谋得逞,以后谁还敢再约束胥吏呢?”陈诂因此得以免罪。据北宋文莹《湘山野录》记载,宰相吕夷简欲致仕,宋仁宗问何人可代,吕夷简于是推荐了陈尧佐。作为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词人,陈尧佐拜相后,特作一首《踏莎行》感念其荐引之德。

      陈尧佐一生居家勤俭节约,能抵御各种不良欲望的腐蚀。虽然后来富贵了,但他常常督促子弟要像孔子那样能够干许多被古人认为鄙贱的事,还将“孔子固多能鄙事”作为箴言教导子孙。古人多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将种田和从事手工技艺的体力劳动称为“鄙事”,其实这样的事并不鄙贱,相反只有接地气才能更好地了解百姓的所求所感,才能做一名能干爱民的官员。(志真)


      陈尧佐(百科词条)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 [1-2]  ),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郡(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人 [3]  。北宋官员、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4]  。

      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提出“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发明“木龙杀水法”;又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陈尧佐也工于书法,喜写特大隶书字。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本    名陈尧佐字希元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日期963年逝世日期1044年10月26日主要作品《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主要成就治水功劳卓著官    职太子太师追    赠司空兼侍中谥    号文惠籍    贯阆州阆中郡

      目录

      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通判潮州

      历职地方

      出入内外

      两知永兴

      晚年生活

      2 主要影响

      水利

      政治

      诗文

      书法

      3 历史评价

      4 主要作品

      5 轶事典故

      南庵之语

      以身作则

      不惧权贵

      俭约爱物

      书法趣闻

      6 人际关系

      7 史料索引

      8 艺术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陈尧佐出生。他的先祖是博州(另有博陵说)人,至高祖陈翔,于唐末追随王建至蜀地,任掌书记(一称任蜀州新井县令) [5]  ,便定居于阆州阆中郡 (治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具体到县级部分,则有西水县、新井县两种说法 [6]  )。 [3]  [7-9]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登胡宿榜进士。 [10-11]  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曾撰《海喻》一篇,人们惊奇于他的志向。后以试秘书省校书郎身份知朝邑县,恰逢其兄陈尧叟出使陕西,揭发宦官方保吉的罪行,方保吉怨恨陈尧叟,便以事诬陷陈尧佐,被降职为朝邑县主簿。其后移任下邽县主簿,升任秘书郎、真源知县,任开封府司录参军。 [12] 

      通判潮州

      陈尧佐,取自苏文编绘《吴中先贤谱》

      陈尧佐,取自苏文编绘《吴中先贤谱》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升任开封府推官。陈尧佐上书指摘时弊,言他人所不敢言,因触怒真宗,被贬为潮州通判。到潮州后,新修孔庙,并“选潮民秀者劝以学”,发展潮州教育事业。还倡议在孔庙正室东厢建韩吏部祠,并写了《招韩文公文》,极力称赞韩愈“专以孔子之道教民。民悦其教,诵公之言,箴公之文,绵绵焉迨今知学者也。” [13] 

      咸平三年(1000年),百姓张氏的儿子与母亲在江中洗澡,鳄鱼尾随吃掉他的儿子,母亲无法施救。陈尧佐听说后非常悲伤,派两个小吏划小船持网前去捕捉。鳄鱼最为凶暴,无法网获,到此时,却顺服制服,陈尧佐撰《戮鳄鱼文》,把鳄鱼示众街市并就其烹杀。时人都感到惊异。 [14] 

      历职地方

      陈氏三状元图

      陈氏三状元图

      陈尧佐在潮州三年后,被召还朝廷,献诗数百篇,被任命为直史馆、知寿州。 [15]  知庐州时,因其父陈省华病重,而请求辞官回乡,授提点开封府界事。 [16] 

      后来,陈尧佐转任两浙转运副使、京西转运使、河东路转运使、河北路转运使,因母亲年迈而请求就近侍养,朝廷召他纠察在京刑狱。又任工部郎中、御试编排官,因安排等次失误被降为起居郎、直史馆、监鄂州茶场。 [17]  [18] 

      天禧(1017年—1021年)年间,黄河决口,朝廷起用陈尧佐为滑州知州,制造木笼以减除水患,又修筑长堤,人们称作“陈公堤”。 [19] 

      出入内外

      陈尧佐半身像

      陈尧佐半身像

      赵恒驾崩后,朝廷营造永定陵,又移任陈尧佐为京西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移任度支副使,参与撰写《真宗实录》。陈尧佐并未在中书应试,朝廷特升其为知制诰兼史馆修撰、知通进银台司。 [20] 

      天圣二年(1024年),进升枢密直学士、知河南府。 [21] 

      天圣三年(1025年),移任并州知州。每次汾水暴涨,并州百姓往往忧虑,陈尧佐替他们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百姓赖其利。 [22] 

      天圣五年(1027年),陈尧佐参与撰写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国史。又接替其弟陈尧咨同知开封府,累迁右谏议大夫,任翰林学士。 [23] 

      天圣七年(1029年),拜枢密副使。其后以给事中之职任参知政事(副相),又升尚书吏部侍郎。 [24] 

      两知永兴

      明道元年(1032年),四月,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赵祯亲政,他首先罢黜刘太后所任用的宰相 [25]  ,陈尧佐因而于次年以户部侍郎之职罢知永兴军。经过郑州,被郡人王文吉以反叛事告发,此事经御史中丞范讽处理,才得以辨明。改任庐州知州,移任同州知州,又移知永兴军。在任内,他向朝廷奏请停毁和修复京兆(今西安)的古碑古碣。后移任郑州知州。恰逢修造章惠皇后的园陵,郑州陈设的物件很严格,赵祯赐书褒谕。 [26] 

      晚年生活

      景祐四年(1037年),授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再次拜相。 [27] 

      景祐五年(1038年),因数次出现灾异,陈尧佐被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 [28] 

      康定元年(1040年),陈尧佐以太子太师之职致仕。 [29] 

      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辛卯(10月26日),陈尧佐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4]  。 [30-31] 

      主要影响

      水利

      陈尧佐在水利上的成就也是父兄中最大的。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龙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

      (1)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也就是黄河第三次徙流的前三十三年,经过千余年黄沙沉积与浊浪冲刷,黄河堤岸已是岌岌可危,滑州(今河南滑县)一带尤为严重。时任京西转运使的陈尧佐于是上奏朝廷“议开滑州小河分水势,遣使视利害以闻”,勘察详确后“请规度自三迎杨村北治之。复开汶河于上游,以泄臃塞”。他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32] 

      (2)天禧三年(1019年)“六月乙未夜,滑州河溢”。陈尧佐任河北转运使,兼知滑州,督理河务。他刚到任,即以治黄为政务之重,他亲巡堤防,查勘水情,询问百姓,研究制定治水方略。此时黄河堤岸因水位过高,已是“浸如堆泥”,不能直接夯实加固,必须首先减轻洪水的冲击,才可筑堤。经过反复试验,陈尧佐亲手绘图,“造木龙以杀水势”。木龙是状如“木梳”的一种防汛拦水工具。据《宋史·河渠·黄河》载:“(木龙)凿横木,下垂木数条,置水旁以护岸”。他采用了以木龙减消水势,而后以“埽”(旧时治水,用柳枝、秫秸、草扎成,并填以土石的防汛工具)填充土石的固堤方法,修筑河堤。这样节节推进,县县相连,筑成了一条长堤。这条大堤起自滑州,经东昌(今聊城)、临清、夏津、恩县(今平原县恩城镇)、德州等州县,逶迤绵延长达千余里。 [33]  据《宋史·河渠·黄河》载:“(陈尧佐)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这条大堤为预防黄河溃泛起了重要作用,所经州县,百姓均“赖其利”。

      (3)陈尧佐曾任两浙转运副使,当时由于钱塘江潮水凶猛,“篝石堤”被大水冲塌,官府急募民夫垒起,翌年复被水冲垮。陈尧佐认为按旧方式砌垒石堤是挡不住狂涛巨浪的。于是,不避危险,亲率水工勘察,反复试验后,决定以“薪石土”夯实筑堤。即先行砌垒石堤以挡浪涛,而后又于石堤之外,筑以“薪石土”堤,反复夯实,才将狂涛钳服。 [17] 

      (4)陈尧佐任河东路转运使时,根据河东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依靠石炭为生的情况,奏请朝廷免除税收。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课税几十万。 [17] 

      (5)陈尧佐知并州(今山西太原)时,汾水常常暴涨,堤防欲溃,几至成灾,人心骚动,难以聊生。陈尧佐到任,即以治理汾水为急务,来勘堤防,询问土民,征求当地有治水专长的“耆旧”的建议。采用“添土增防,植树固堤”之方,使汾水之堤转危为安,“民人称庆”。据《宋史》载:“陈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亭,民赖其利”。 [34] 

      政治

      三陈塑像

      三陈塑像(2张)

      陈尧佐一生为官清正,敢作敢为,不同常人。他在陕西为官,告发地方官方保吉的罪恶,他因此被降为朝邑县主簿。在开封府作官,又“言事忤旨”降为潮州通判。潮州发生鳄鱼食人,他下令捕获,具文数罪后当众烹杀。 [14] 

      知寿州时,发生大饥荒,陈尧佐带头拿出俸米做成粥供饥饿的人吃,官吏和百姓都献出大米,赈济几万人。 [16] 

      出知永兴军时,发现前任姜遵为讨好刘太后,在京兆(今西安)修佛塔,大量毁坏“古碑碣充砖瓦用”。陈尧佐上奏说:“唐代贤臣墓碑,已损失十分之七八了。其子孙深深地镌刻大字,是想传之千载,一旦与瓦砾等同,实在是可惜。那些没有被毁坏的,希望敕令州县完整保护。” [26] 

      诗文

      陈尧佐自幼好学,父亲教授众子经书,其兄长没有完成学业,陈尧佐偷听已成诵。开始肄业锦屏山,后师从种放于终南山,等到显贵后,读书没有中断。

      陈尧佐初如仕途,曾撰《海喻》一篇,“人奇其志”。继又具文烹鳄,“人皆惊异”,他的诗作没有西昆诗派那种浮艳之风,多写山水花木,寓志谈史,且明白清丽。如其游《国清寺》一诗道:“南越第一寺,偶来心地真。却嫌桥下水,流去人红尘。”

      书法

      陈尧佐工书法,善古隶八分,写一丈见方的字,笔力端正遒劲,年老仍不衰。 [35]  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渑水燕谈录》称“凡天下名山胜处,碑刻题榜,多公亲迹。世或效之,皆莫能及”。 [36] 

      历史评价编辑 播报

      陈抟:君三子皆当将相,惟中子贵且寿。 [37] 

      陈尧佐像

      陈尧佐像

      潮州人:昔韩公(韩愈)谕鳄而听,今公戮鳄而惧,所为虽异,其能使异物丑类革化而利人一也。吾潮间三百年而得二公,幸矣! [38] 

      欧阳修:①公为人刚毅笃实,好古博学。居官无大小,所至必闻。 [38]  ②陈氏高节,在污全洁。閟德潜光,有俟而发。其发惟时,自公启之。英英伯季,跃武偕来。相车崇崇,武节之雄。高幢巨毂,四世六公。惟世有封,秦、楚及齐。尚书、中书,仪同太师。祖考在前,孙曾盈后。公居于中,伯、季左右。惟勤其始,以享其终。惟能其约,以有其丰。休庸显闻,播美家邦。有远其贻,有大其继。刻诗垂声,以质来裔。 [38] 

      王称:尧佐工为二韵,诗人多传之。……性俭约,不事浮侈。 [39] 

      脱脱:咸平、天圣间,父子兄弟以功名著闻于时者,于陈尧佐、宋庠见之。省华声闻,由诸子而益著。尧佐相业虽不多见,世以宽厚长者称之。……君子以为陈之家法,宋之友爱,有宋以来不多见也,呜呼贤哉! [37] 

      黄震:公为太常丞十三年,起居郎七年,为丁谓所绌在外十五年,其不苟进若此。十典大州,六为转运,戮鳄鱼、食饥民、减课赋,凿太行之险,防滑州之堤,纵恶人而京师无犯,所至以善政显。及为相,以老成镇抚,其不负进用又如此。秦国公省华三子,长尧叟、次尧咨,皆进士第一人,位至将相。而公之德业尤着云。 [40] 

      罗伦:尧叟、尧咨无可祀,祀文惠(陈尧佐)而及其父母可也。 [41] 

      主要作品编辑 播报

      陈尧佐有文集30卷,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42]  《宋诗纪事》 [43]  《宋文鉴》《舆地纪胜》录其诗40余首,《全宋词》录其词1首 [44]  ,《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10篇。

      北宋能臣陈尧佐

      轶事典故

      南庵之语

      陈尧佐初见陈抟时,陈抟惊奇于他的风骨,认为他可以学仙。陈抟带陈尧佐拜访引之同访白合的一位修士,陈抟问修士说:“怎么样?”修士掉头说:“是南庵啊,将位极人臣罢了。”陈尧佐不明白南庵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担任转运使,途经终南山,碰到路人告诉他说:“我刚从南庵来。”陈尧佐于是派侍从打听南庵的所在地,因而前往游览。前行不过几里,仿佛像平生曾经历过一样。等到了南庵后,马上默记下了自己宴坐及休息的地方。陈尧佐考证南庵修行及示寂的时间,正是自己出生的那天,他这才明白自己的前身是南庵的修行僧。 [45] 

      以身作则

      陈尧佐知寿州时,遭逢饥荒,他自己率先献米做粥来赈济饥民,寿州官民因而争相献米,保全了数万百姓的性命。陈尧佐事后说:“我难道会把此事当成私人的恩惠吗?只是因为与其用政令指挥人,不如以身作则,而让大家自愿仿效。” [46] 

      不惧权贵

      当时祥符知县陈诂治理严厉苛刻,官员打算加罪陈诂,便使县为之一空,刘太后果然愤怒;但陈诂与宰相吕夷简连亲,执政大臣以嫌不敢争辩。事情传至枢密院,只有陈尧佐说:“惩处陈诂则奸吏得计,以后谁敢再约束胥吏呢?”陈诂因此得以免罪。 [47] 

      俭约爱物

      陈尧佐性情勤俭节约,看见动物必定告诫左右侍人不要杀害。器物衣服坏了,随时就缝补,说:“无非是使之不全部被丢弃。”自号“知余子”。临终前一日,自撰墓志说:“年寿八十二不为夭折,官一品不为低贱,使相接受俸禄不为耻辱,这三者大略可以归息于父亲栖神之地了。”陈抟曾对他的父亲说:“您三个儿子都当为将相,惟有中子显贵而且年寿高。”后来果像陈抟所说的那样。 [48] 

      书法趣闻

      陈尧佐擅写八分书,自创“点画肥重”的堆墨书。他出知郑州时,曾在府中摆宴,一位伶人为戏弄陈尧佐,拿出大幅纸,用浓墨涂写,并用粉笔点上四点。陈尧佐询问:“这是什么字?”伶人回答:“堆墨书写的‘田’字。”陈尧佐大笑。 [49] 

      陈尧佐曾与石中立同任宰执,石中立一向诙谐逗趣,想要戏弄陈尧佐。政事堂(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中有黑饭床,长五、六尺,石中立取来取白垩横放在床上,长达一尺多。他对陈尧佐说:“我常常学习您的堆墨书。”陈尧佐听后,非常高兴。石中立让小吏把床抬出,接着说:“我已经能写‘口’字了。”陈尧佐明白石中立是在戏弄自己后,颇为失望。 [50] 

      陈尧佐游览长安佛寺时,为其题名。一位侍从不小心打翻砚台,弄脏了陈尧佐的鞋子。陈尧佐性急,一怒之下,便将毛笔塞进侍从的鼻子里,随行的客人无不大笑。

      人际关系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高祖
      陈翔
      五代时曾任蜀王王建掌书记(一称为新井县令),后弃官定居阆州西水。
      曾祖
      陈翊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尚书令中书令、齐国公。
      祖父
      陈昭汶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楚国公。
      父亲
      官至左谏议大夫,后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秦国公。
      母亲
      冯氏
      封燕国太夫人
      平辈
      长兄
      端拱二年(989年)状元,官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赠侍中,谥文忠
      三弟
      咸平三年(1000年)状元,官至知天雄军,卒赠太尉,谥康肃。
      ——
      原配
      宋氏
      封杞国夫人。
      继室
      王氏
      封沂国夫人。
      子辈
      长子
      陈述古
      生平不详。
      次子
      陈求古
      曾任比部员外郎。
      三子
      陈学古
      曾任主客员外郎。
      四子
      陈道古
      曾任虞部员外郎。
      五子
      陈博古
      曾任大理评事、馆阁校勘。
      六子
      陈修古
      曾任殿中丞。
      七子
      陈履古
      曾任秘书省正字。
      八子
      陈游古
      曾任光禄寺丞。
      九子
      陈袭古
      曾任大理寺丞。
      十子
      陈象古
      曾任太常寺太祝。
      孙辈
      孙子四十人
      ——
      生平不详。
      曾孙辈
      曾孙二人
      ——
      生平不详。

      史料索引

      《文忠集·卷二十·陈公神道碑铭》 [38] 

      《隆平集·卷五》 [52] 

      《东都事略·卷四十四》

      《宋史·卷二百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三》 [37] 

      艺术形象

      陈尧佐

      陈尧佐

      2015年微电影《陈三状元之悬梁刺股》,南部县三陈历史文化研究会摄制。 [53] 

      2020年电视剧《清平乐》:陈诚饰演陈尧佐。 [54]

      大版主
      紫天
      超级用户
      签约作者
      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提出“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发明“木龙杀水法”;又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

      “下薪实土法”、“木龙杀水法”、“筑堤植柳防洪”等治水法,实用环保,值得今人借鉴。 [s-68]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