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客家人,逆袭成华人首富!英国女王曾给他颁发勋章
潮客小镇网 潮客汇 2022-09-20
叶焕荣,客家人,1940年出生于东莞市塘厦镇。英国叶氏兄弟企业主席、荣业行董事长,英国华商首富。1970年,叶焕荣三兄弟在英国伯明翰创办荣业行,是第一个进入英国富豪排行榜的华人,也是英国华人中的传奇人物。在2010年获得女王授予的“大英帝国士官勋章”(OBE)。
用10英镑开启旅英创业之路
叶焕荣生于广东,在东莞度过童年,后因家族财产尽失,举家迁移香港,在港完成学业。1959年,叶焕荣身揣10英镑来到英国,像所有背井离乡梦想淘金的年轻人一样,叶焕荣也是胸怀大志,但初到伦敦,现实给了他沉重打击。最后,他才通过同乡会,在一家餐厅找到一份洗碗工的工作。
这份工作,叶焕荣一做就是2年,每天10几个小时都在洗碗,下了班身体就像散架一样,一躺就不想起来。做了2年,老板见叶焕荣为人勤快,做事也机灵,就把他提拔成前台服务员。此时,叶焕荣开始盘算,难道我要一辈子当一个服务员吗?于是,他一边上班一边积累经验,同时也自己暗暗攒下了一点小资金。没到2年,他就把一个餐厅的经营方式摸透了,并在25岁和另外两个朋友合资,创立伦敦第一家中餐馆。
叶焕荣颇有经商头脑,之前几年的积累也帮了大忙,没过3个月,他就把一家餐厅搞得红红火火。很快,他又接连开了2家餐馆和2家外卖店,生意还是一样红火。不过,叶焕荣还是觉得不满足,他又开始沉思:这种小餐厅,开不出大出息,难道我就要这样天天对着锅碗瓢盆,过完这辈子吗?
靠一个故事做出6亿生意!
在整日整日的忙碌中,一篇有关希尔顿的文章启发了他。一战后,希尔顿想买下一家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银行,但卖家不断抬高价格,没有成功。沮丧失意的希尔顿住进了当地的一家旅店,反省自己的选择,不料,却发现旅店客满,人们都睡在大堂里。于是,转身买下了这家旅店,从此,便在酒店业的发展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了”。
这个故事激起了叶焕荣的共鸣。当时的他,尚未结婚,对餐馆繁杂无味的生活比较厌倦,就决心为中餐馆供货,而不是经营餐馆,因为他知道,前者比后者更能赚钱。
1969年,叶焕荣与弟弟叶吉荣联手,在伯明翰开了首家中式杂货店。生意迅即得到扩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即已发展成了英国最大的华人企业。如今,荣业行在英国最主要的三座城市,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拥有4家连锁超市,雇员超过300人,为英国2000多家中餐厅和零售店提供商品,年销售额达到7000万英镑(约6.2亿元)!
忆及自己的创业道路时,叶焕荣总是开玩笑地说,他的家族虽然没有留给他什么财产,但是遗传给了他做生意的细胞和头脑。的确,他在重大决策上总是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智慧。
很多人都问,为什么当年荣业行会选择开在伯明翰而非伦敦,叶焕荣答说,“如果你在伦敦,你只是大池里的小鱼,伦敦太大了,如果在伦敦开一家店,人家隔几条街的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如果在伯明翰,开店3个月所有人都知道了。”伯明翰除了竞争少以外,还拥有相对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只需两个半或三个小时,我们的货车就能将货物送达英国3/4的用户手中。”叶焕荣正是靠着这种特有的先天的生意灵性,后天非常的商业洞察力和睿智与勤奋,书写了从一个洗碗工成为富翁的传奇篇章。
事业越做越大,叶焕荣成为了英国华裔首富。2010年,英国女王亲自授予他“大英帝国士官勋章”(OBE),英国王子查尔斯把他列为座上宾,就连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卡梅伦都得敬他三分。
即便远离家乡多年,叶焕荣始终以中国人自居。从2000年起,他设立“叶焕荣兄弟助学金”,赞助北大清华学生前往剑桥学习,剑桥学生到北大清华学习等项目。他总是说,人才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要捐款为中国培养人才。他还经常组织获得奖学金的同学聚会,鼓励男女学生交朋友结婚。叶焕荣开玩笑地说,这都是华人精英,中国人的“优良品种”,不要便宜了外国人。
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也明确表示:“不在意他们与任何国籍的人谈情说爱,但是我的孙辈一定得和我长得一样,是黄皮肤黑眼睛。”可以说,叶焕荣的一举一动,都表露出他对中国的热爱。
在伯明翰开第一家店时,伙计下班后就去对面酒吧喝酒,但酒吧老板很不欢迎。叶焕荣观察了之后才发现,原来员工总爱乱扔垃圾,所以不被人欢迎。最后,叶焕荣说:“中国人首先要自爱,别人才会尊重你。”在荣业行内连接办公室和超市大厅的走廊里,有一面穿衣镜,叶焕荣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要对镜整理自己的仪容,确定以最好的姿态为顾客服务,“因为我们走出去不仅代表荣业行,更代表中国人”,叶焕荣一边说一边对镜整理了自己的衣领。
来源:全球客家人;编辑:可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