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客小镇地名冷知识,到底是“宫汶头”还是“宫门头”
潮客小镇网 2022-12-16
潮客小镇𨻧隍这个地方潮客文化交融,沉淀深厚。
很多地名非常耐人寻味。
比如,万江古庙下面这个巨头(码头),到底是“宫汶头(宫纹头)”还是“宫门头”就引起了本地学者的争论。
榕林人陈先生认为:“宫门头”才是最原始,最贴近原义的读法。而“宫汶头(宫纹头)”都是后来的一种误读和谐音化,逐渐成为大家的口头禅,习惯了。
比如本次新冠疫情,在潮客地区,尤其是潮汕地区,就闹了一个大笑话。
疫情,的疫,很多人将其潮汕话发音误读为:“亿”,亿情。也有个别读,役情。
这都是误读的,原本的潮州音是:没情。
疫情, 潮汕话读:没情。不是读“亿情”
疫情,没情,没有情况。
——————–
疫
拼 音:yì
潮州音:[mog8 没](俗)
字 义:瘟疫,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防~|鼠~。
比如,地名的变化,还有:
如“埔尾村”雅改为“埔美村”,则难以与“埔头”相联系对应,有溯源断流之弊。
“牛前岭”村,因其村后之山形如卧牛之头,牛头之前有通往砂汤、蜜坑之上坡山路(上坡山路𨻧隍人俗称“岭”),故而得名,“牛前岭”村张氏祠堂恰好建在右牛眼上。如今改为“有前岭”,则难以想象其村名的来源。
横田这个地方,最早是叫做:和尚田,原指租种寺庙僧家的田而得名。
这些都是地名叫法的变化例子。
宫汶头、宫门头这二种说法,哪种更符合实际呢?
按𨻧隍人习惯说法是“宫门头”,又据考证,万江古庙风景区门楼前(即原水上联社,现在的文姓住宅)是原关帝庙,庙座西向东,𨻧隍人习惯将“庙”口语称为“宫”,关帝庙、万江古庙前的码头,此码头又在妈祖庙(𨻧隍人称为“妈宫”)的前方,也即宫门前的码头,故简称“宫门头”,故可以推断“宫门头”此说法更合理。
“宫文头”还可以理解为有古庙(宫)文化的码头,但“宫汶头”却不知何意?
宫门头–习惯称谓
宫汶头–文雅说法
汶,汉语二级字,
(1) 汶,古水名 ,在今山东,有多个相关地名,大~口。~上。新~煤矿。
(2) 今大汶水,又称“大汶河”,发源于山东省莱芜市北,古代本经东平县至梁山东南,流入济水。今主流西注东平湖,北入黄河浮于汶,达于济。
–《书·禹贡》。
(3)汶川,四川省辖县,2008年大地震震中。
其实,宫汶头的地名最早是已故朱友坚老师在其相关乡土文章中所定,之后的文章资料,都按照这个约定引用了。
根据𨻧隍著名学者林韩璋老师的观点:“宫汶头”的说法是正确的。他认为“门”与“汶”谚音,实际应该是“宫汶头”。汶——解为淹,接近水的意思。汤坑有汶水桥,也可能这个意思。他说是第一次听说:宫门头。
而旅居佛山的𨻧隍老学者朱纶盛老先生却认同“宫门头”的说法。他的观点:宫门头,就是当地人的土话说法,观点有三:
(1)宫/原有(关爷宫)关公庙;万江庙/不是宫、土地伯公亦是庙…
(2)门/那里确是(𨻧隍古城之)北门;
(3)纹:风水之水纹、文路;牵强不合理… →总合应是(宫门头)较合理/土话走音造成也!
朱纶盛老先生还提到一个趣事:十年动乱年间,来了一位外地女老师,威信很高,但是潮州话的发音估计不标准,这是潮客地区的特征。
在各种场合,把寺庙的“庙”读成了未来的“未”,影响了很多人,至今𨻧隍人还是读“庙”为“未”,至今成为习惯。
“宫汶头(宫纹头)”还是“宫门头”,你支持那种读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