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隍绿洲新村:锡坑村!
留隍绿洲新村之锡坑村
![留隍绿洲新村:锡坑村!](http://chaoke7.com/wp-content/uploads/bbs_files/image/20190907/1567816484522825.png)
锡坑村
锡坑村位于留隍镇境南部,距集镇18公里。山脉纵横,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属小河谷盆地。地形犹如一口鼎,有“会得入得出”的趣话。
该村东界庵坑村,西邻金岗村,南连下南村与潮安县的东凤镇小松村,北接田坫村。包括锡坑、大坳、上下坪、大坳和尖石5个自然村,分置11个村民小组。主村锡坑,因村有丰富的锡矿而得名。相传清初,吴钩奉命前来锡坑洗锡,实是借洗矿之名,破“黄牛挨磨”、“仙人显掌”山龙之脉,最后使锡山变成锡牛跑到揭阳锡场去了。传说美妙动人,至今村民都能说得神乎其神。
全村有郑、刘、蒋、冯、陈5姓,郑、刘为主姓。最早在此定居为蒋姓,其先辈于清乾隆年间(乾隆元年为1736年)迁此定居,接着是刘姓到此定居。郑姓先辈来自本镇的九河村,刘姓先辈于明末清初从饶平石井迁来。2009年全村共有237户,1111人(其中男性603人,女性508人)。
锡坑村横方向从下坪到上坑约6公里,直方向从大坳到北大坳约6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31亩,山地面积15589亩。锡坑地处重峦叠嶂之中,日照短,气温低,大部分耕地靠山泉水灌溉,灌溉条件差。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兴修水利建设工程,其中兴建水库2座,总容量1万立方米,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锡坑村民紧紧抓住机遇,积极挖掘富源,充分利用该村山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果林业,现已种植水果762亩,茶叶28亩,生态林2万亩。同时,部分村民外出谋求发展,他们寄钱回来给家人改善生活,兴建新房。如今,村民典雅别致的“小洋房”鳞次栉比,全村已有160多户装上了程控电话,还有小商店9间。许多外出乡贤,如:冯国章、刘煌算、刘煌良、郑春山、郑元兵等,他们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捐款兴建学校、修筑道路等。原本贫穷的偏僻小山村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锡坑村的主要工副业有竹器编织、刺绣、建筑装修、水电安装、小水电等。主要土特产为虎头山青榄,建国前已有种植,果形似腰肚,呈三角形,肉质酥脆,香甜汁多,种植面积仅10多亩,市场价钱比一般青榄高出1倍多。手工产品有竹筐等。
锡坑村蕴藏着多种稀有金属,主要有锡矿、硫黄矿等;还有丰富的高岭瓷土和花岗岩。高岭瓷土已有开发,但未成规模。
锡坑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此处有水库2个,水色湛蓝碧绿,是戏水玩乐胜地;还有尖石笼,小山隐伏,奇石蹲踞,中间有1000米长的天然石洞,可容百余人通过。登山远望,韩江和留隍古镇远近景色尽收眼底。该村已开通宽4.5米,长3.88公里的水泥村道,与留茶公路连接;又正在铺筑锡坑村到庵坑村的4.6公里长的水泥路。两条道路的修建畅通,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来源:留隍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