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隍绿洲新村:庵坑村!
留隍绿洲新村之庵坑村

庵坑村
庵坑村位于留隍镇境南部,距集镇经田坫村陆路17公里,经韩江水路14公里。东与潮安县的赤凤镇白莲村隔韩江相望,西与田坫村毗邻,南与赤凤镇韩西村交界,北与葛布村接壤。包括庵坑、庵田、群山3个自然片,置竹山围一、竹山围二、竹山隆、苦坑、庵坑、庵田、乌石、龟山、虎头山9个村民小组。主村庵坑,因昔年这里山上有一庵寺而得名。村委会设于庵坑自然村。
新中国成立初,庵坑村与锡坑、田坫村合并为锡田村。1958年公社化时,3个村分开各自成立大队。后又与锡坑大队合并成立庵坑乡。乡政府机关设在庵坑村今供销社处。1988年又分析为庵坑、锡坑两个管理区。庵坑管理区辖庵坑、苦坑、竹山围、竹山隆、庵田、乌石、龟山、虎头山8个自然村。1999年开始改称庵坑村。
庵坑村姓氏较多。庵坑有刘、郑、丘、邱、黄、江、郭等姓;庵田有郑、江、郭、钟、张、黄等姓;苦坑单姓李;竹山围单姓赖;竹山隆单姓谢;乌石除1户魏姓外,其余皆刘姓;龟山除1户杨姓、1户朱姓外,其余皆刘姓;虎山有魏、刘2姓,主姓魏。2009年全村共有323户,1488人(其中男性759人,女性729人)。
该村现有耕地649亩,山地面积7650亩,生态公益林面积6400多亩。村民以农为主,主要物产有水稻、甘薯、木薯、水果和竹木。过去,庵坑村易洪易涝易旱,农业收入极不稳定。新中国建立后,大搞农田建设,受灾程度有所减轻。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抛弃受传统农业的束缚,大力种植青榄、荔枝、龙眼、枇杷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质水果,现种植水果777亩,其中青榄年总产10多万斤,荔枝年总产20多万斤;同时,一批批青壮年走出去谋求发展,主要到东莞做羊毛生意。据2007年冬统计,乌石村原有人口86人,已外出58人;龟山村原有121人,已外出75人;虎山原有126人,已外出71人;庵田村原有350人,已外出210人,到城市买房常住的30多户。外出的大多数村民已经脱贫致富,同时,减少贫困山区人口,推动劳动力转移。
过去,庵坑村交通全靠水运,陆路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干群一心,出钱出力,已经修成一条宽3.5米,长5.5公里的水泥村道,北连田坫村,南往潮安县赤凤镇韩西村,大大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庵坑村经济发展。村干部算了一笔账:村道未开通之前,香枝竹(一种竹类)每百斤仅卖8~9元;路开通后可卖13~16元,价钱大幅度增加。群众都说:“路通财通,路通业旺,我们看到了希望。”
该村有蔗溪、竹山围、龟山的横水渡口3处,机动船3只,方便韩江两岸群众往来。近年来,群众自发集资修建蔗溪口西佛堂和龟山西天佛祖堂,成为人们烧香拜佛、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来源:留隍信息网
留隍镇庵坑村:优质水果基地
时间:2019-12-13
庵坑村位于留隍镇区南部,距集镇经田站村陆路17公里,经韩江水路14公里,东与潮州市潮安区的赤风镇白莲村隔韩江相望,西与田坫村毗邻,南与赤凤镇韩西村交界,北与葛布村接壤。包括庵坑、庵田、群山3个自然片,置竹山围和竹山隆、庵坑、庵田、群山4个村民小组。主村庵坑,因昔年这里山上有一庵寺而得名。村委会设于庵坑自然村。
庵坑村姓氏较多,有刘、赖、魏、谢、郑、黄、江、郭、钟、张、邱、李、蒋、朱、杨共十五姓。2016年全村共有323户,1595 人。
该村现有耕地649 亩,山地面积7650亩,生态公益林面积6400 多亩。村民以农为主,主要物产有水稻、甘薯、木薯、水果和竹木。过去,庵坑村易洪易涝易旱,农业收入极不稳定。新中国成立后,大搞农田建设,受灾程度有所减轻。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拋弃受传统农业的束缚,大力种植青榄、荔枝、龙眼、枇杷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质水果,现已种植水果767 亩,2016年,青榄总产量638吨,荔枝总产量17 吨。同时,一批批青壮年走出去谋求发展,主要到东莞做羊毛生意。外出的大多数村民已经脱贫致富,同时,减少了贫困山区人口,推动了劳动力转移。
该村有蔗溪、竹山围、龟山的横水渡口3 处,机动船3 只,方便韩江两岸群众往来。
近年来,群众自发集资修建蔗溪口西佛堂和龟山西天佛祖堂,成为人们祈福、陶冶情操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