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小镇-社区 小镇-社区 关注:1 内容:656

    留隍绿洲新村:新埔村!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潮客小镇 > 小镇-社区 > 正文
    • 小镇-社区
    • 留隍绿洲新村:新埔村!

      留隍绿洲新村之新埔村

      留隍绿洲新村:新埔村!

      新埔村

      留隍绿洲新村:新埔村!

      留隍绿洲新村:新埔村!

      留隍绿洲新村:新埔村!

      留隍绿洲新村:新埔村!

             新埔村包括新池下埔2个自然村,取两自然村村名其中一字为行政村名。新池自然村原称仙池,因村有一近百亩碧绿的池塘,长年不干涸,仍仙都灵境,一群仙鹤常降临其间,故称;新中国建立后,村民破除迷信,将村名中的“仙”改为“新”,取新中国之意,而成新池。下埔村自然村因位于新池村下方,又因村周围有大片肥沃富饶的埔园,故称下埔。这里风光秀丽,特产丰富,向来是留隍镇一个比较富庶的鱼米之乡。

      留隍绿洲新村:新埔村!

              新埔村位于留隍镇东南面,离集镇5公里。西临韩江,东邻新美、长林村、北接口铺村,南连长林村角尾。置新湖、新华、新联、新东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于新华村。

              清乾隆三年(1738年)建置丰顺县后,新埔村为丰二图小留隍社新池和下埔2乡。民国时期为第二区东留乡第三、四保新池村和第五保下埔村。新中国建立初期属留隍区东留乡。1954年成立新湖、新华、新联、新东4个初级社,后转为高级社。1958年为留隍公社新埔大队,后析为新池大队和下埔大队。1987年属东留乡,称新埔管理区。1999年改称新埔村。2004年10月归属留隍镇,村名及所管辖范围不变。

      留隍绿洲新村:新埔村!

              2008年,新埔村共有899户,3810人(其中男性1856人,女性1954人)。新池自然村有何、胡、黄、洪、陈、卢、詹、李8姓,其中何姓和胡姓人口较多,各约占新池自然村总人口的50%和25%。下埔自然村的姓氏除刘姓占该自然村总人口的50%,连姓占35%外,还有陈、李、蔡、冯、丘,共7姓。

              该村现有耕地面积1114亩(其中水田400亩,水浇地714亩);山地面积3802亩。座落于东留东南部的长新小平原,属韩江东岸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粮食作物有水稻、甘薯、小麦、黄豆;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生姜、黄麻、木薯等;其他还有品种繁多的瓜蔬水果。过去曾是产蔗区,每年榨蔗时节,全村有六七个榨蔗寮日夜制糖。这里是韩江的主要洪泛区,建国以前全无防洪设施,水患频繁,洪泛区内农田经常有种无收或失收,曾流传着“长新三年不受淹,母猪也戴金耳环”的俗话。1974年建成长新大堤,从埔尾村到青园头,长5.2公里,工程按防御20年一遇洪水水位26.85米的标准设计,捍卫着7500多人口,4200多亩农田,经过历年来不断进行堤围加固和水利灌溉渠建设,新埔村大部分农田达到旱涝保收。近年来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基地,主要有长新片千亩蔬菜小基地、400亩连片青榄、400亩鱼塘,以及水果基地等。

      留隍绿洲新村:新埔村!

              新埔村地处韩江之滨,历史上村民有从事水上运输的传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水运事业空前发达,新埔人从事水运者有800多人,还有不少人自置百吨位大铁船运煤载货前往潮梅各地,水上运输成为新埔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随着水运在水陆竞争中逐渐走向下坡路,从事水运的村民已日益减少。如今,外出务工者约有1200多人,超过了以前从事水运的人数,一跃成为村民在新时期的主要经济收入。外出乡贤在事业较有成就者有:何国华、陈觉民、刘桂荣、胡楚玉、何武城、陈智民、刘日强、何俊贤等。

              新埔村的主要工副业有竹器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水陆运输等。

      来源:留隍信息网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