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先生的故事
风水也是一种相术,古人称作堪舆,现代称“风水学”。它是根据住宅或坟地四周风向水流等形势,来推断住宅或墓葬的福祸吉凶,俗称“看风水”,称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为“风水先生”。晋代的郭璞是风水先生的祖师爷,他曾著有《葬书》,书中曰:“葬者采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根据他的这套风水理论,山川河流土地以至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气的,其中山脉地形又起主导作用:山脉象征龙,称作龙脉。又根据山的走势,分为龙头、分龙、起龙、龙尾等,还配以“水木金火土”的五行学说,都和人的吉凶祸福息息相关。因此地有福地、吉地、凶地、绝地之分;又有阴宅、阳宅之分,墓地称阴宅,住宅称阳宅。风水习俗在民间流传极广,举凡墓地选择,建房选址,都要请风水先生来策划一番,寻找吉地。
风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阴阳学说及儒、道、佛诸家学说的综合运用,风水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有一定科学道理。但真理离谬误只有一步之遥,风水学说过历代江湖术士的穿凿附会,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许多虚妄与迷信的成分,害人不浅,但这不是风水学说本身的错,完全是历代江湖术士造成的。
潮人重视风水,历代地方志书多有评说和记载。有的人为了寻找一块风水宝地葬先人,不惜花重金请来风水先生到处寻龙掠脉,甚至废时旷日,停棺待葬,也在所不惜,把升官发财、多子多孙的希望全寄托在死人身上。
风水先生最重师承和门派,因为看风水除了通行的风水书外,重要的“秘诀”靠口传心授。没有师承和门派,无法学到“秘诀”,很难吃这碗饭。就是有人请他,也会有别人从中“破说”,因为风水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你说这块地是福地,他说这块地是祸地,而且说得有枝有叶,东家自然不敢用他。潮州的风水先生,大多属于江西龙虎山门派,有许多人还亲身到江西龙虎山拜师学艺,深得龙虎派真传。因此,潮汕各地历来都有被称作“半仙”的有名风水先生。这些风水先生个个能说会道,而且说话圆滑,模棱两可,留有余地,左右有理。他们为人看风水时,身穿长衫,脚着草鞋,肩背“罗庚”(罗盘),“罗庚”要用鲜艳黄缎布包着,一副仙风道骨模样。到了山上,他会双手指指点点,把这块地属什么形,明堂如何,案山又如何,青龙怎样,白虎又怎样,说得天花乱坠。让东家不由不信和心动。寻所谓的宝地,是风水先生的一项本事,他的另一项本事是择时。潮汕地区有名的风水先生特别讲究择时。什么时辰要挖多深,要看到什么石色土色都必须按他的吩咐去做,否则坏了灵脉是东家的事,风水先生概不负责。一切工作都完成了,就等待下葬。下葬的时辰最重要,这时风水先生一般会来到现场亲自指挥。
在整个过程中,东家要好鱼好肉好酒热情款待风水先生,完工后所送红包也是十分丰厚,潮汕民间一直有这样的说法:风水先生亏待不得。各地都流传有内容大同小异的“落厕羊敬先生”的故事,说的就是因为对风水先生不敬而遭报复。但民间也认为,报复东家的风水先生也不得好报。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对风水学说全盘否定,风水先生纷纷改行。近几年,对风水之说有了较客观的认识,承认有一定科学道理,并把它作为环境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研究。已从部队转业到省社科院的著名潮籍作家雷铎便是研究现代风水学的专家,曾应邀到香港凤凰卫视台作了有关风水的专题讲座。但雷铎先生公开宣称,他只相信“阳宅”风水,也就是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而不相信“阴宅”风水。
由于潮汕人长期相信风水之说,故在潮汕各地,有许多关于风水的民间故事传说。流行最广的是“林监成破潮州风水和潮州人智反林监成破潮州风水的故事”。但也有的民间传说是用调侃口气讲述风水故事的,下面这个故事潮汕各地都有流传,内容大同小异:
从前,揭阳城里北门头有个开“财利源”的陈财主,他原本很相信生辰八字、风水五行,家中养着一位江西籍的风水先生。陈财主希望他能给自己择上一块吉地,等自己死后葬下,可以福荫子孙。
一天,陈财主陪着风水先生到黄岐山西麓“寻龙”,至日暮始归。走到离城十多里的山东围村天已快黑。陈财主心中很焦急,风水先生对陈财主说:“你不用担忧,我自能找到去处可以歇息。”两人进村,来到一个小院落,见院落中有一口井。风水先生便取出罗庚,稍为比划着,最后摇了摇头。主人见了忙问:“先生为何摇头,莫非……”风水先生拱手道:“君子问凶不问吉,恕我直言。你们这座厝宅的门原来开得不好,致家中兄弟不睦,人丁不旺,最后怕有绝代之灾。”主人听后大惊说:“先生,这不睦确是实事,人丁稀少也属不虚。绝代之灾何以预见?请先生指明。”风水先生指着屋角笼中鸡说:“你们这里的鸡清晨啼叫,一定没有尾音。”主人寻思一阵,连声叫道:“是呀!是呀!”风水先生紧接着说:“这就是绝代兆头。”陈财主在旁,听到这里更是佩服之至。主人急忙请他们俩进屋歇息,杀鸡沽酒,盛情款待。并求消灾纳福之法。风水先生掐指一算:“子丑寅卯……”念了一大堆人家似懂非懂的话,最后对主人说:“这也不难,过几天六月初一,你们将院子的门左右各放宽一寸。屋边的鸡寮明早移到对面的墙角,顶边放高一尺。这样自然吉福双全,兄弟和睦了。”主人听后,万分感激,忙着给先生劝酒挟肉。
晚间,主人腾出了一间空屋让他们两人睡觉。床上,陈财主问风水先生:“先生为何这般高明,别人家中的事你都能知道?”风水先生由于晚上喝酒过多,乘着酒兴,醉醺醺地说:“这有何难!你看他们兄弟四人同用一口井,井边却放着四只吊桶,就明摆着他们四人不和,用物互不往来。院子中晾的小孩衣服几乎一式都是女的,这不是人丁稀少是什么?另者,他们墙边的鸡寮,高度不上尺半高,清晨,鸡要啼叫怎能伸长脖子?所以鸡啼叫就没有尾声。至于解救之法,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陈财主寻思了整个晚上,觉得风水先生的高明之处不过是一般骗人的鬼把戏而已。趁着天蒙蒙亮,也不叫醒熟睡着的风水先生,独个儿溜之大吉。
来源,(潮汕民俗网):http://www.chaofeng.org/article/detail.asp?id=14697
来 源: 《潮汕老百业》
作 者: 卢继定著
走江湖
旧社会把走南闯北、到处流浪,以各种无奇不有手段谋生者称之为“走江湖”。它的历史渊源最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并且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分门别类,名目繁多,什么十二相七十二门,什么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还有什么寡门、不人流等等,不胜枚举。这是广义的走江湖,潮汕人所说的“走江湖”是狭义的,一般是指江湖十二相中的“皮相”,“皮”是江湖黑话,即流动行医,贩卖丹膏丸散的意思。在江湖十二相中,以皮相人数最多,成份也最为复杂,他们中确实有一些人身有薄枝和祖传秘方,因种种原因而沦落江湖,只得到各地摆地摊,于大庭广众中“擂心肝钉屎肚”,以此招徕行人驻足观看,然后卖药,这些人所卖的药基本是真的,也有些疗效。但大多数所谓的江湖医生并没有真本事,是在胡弄骗人家钱财。
走江湖卖药又分文档和武档。文档是以说书和演唱方式,诸如汕头有名的“戏布袋”,和自称是“罗浮山师傅”的卖药郎中。“罗浮山师傅”不少其实是本地人,却其中必有一人操广州话,一人作翻译。他们作道士打扮,于地摊上挂了一幅罗浮山全景图,然后拍起“道情鼓”,抑扬顿挫唱了一段有关罗浮山和乾隆皇帝的道情,等到观看的人围了一圈,就开始推销“百草油”。武档其场面较热烈,先擂锣打鼓,吸引观众驻足,在锣鼓声中大“耍把戏”,或舞枪,或弄棒,或吞剑,或顶剑,或吞铁钉,或耍蛇,或砸大石等惊险方式,见围观的人多了,就突然刹手,开始卖药。这些人基本都要学一手半手,一步半步的招数,这样才能逗留住观众,这是“赚食步”。但为了生计,这一步半步的招数其实是很残酷和吓人的,如长期在潮汕城乡走江湖卖药的“阿哑”,是个货真价实的哑巴,当然不会吹牛,就只得练就一手吞铁钉和吞剑技术。他能够把铁钉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塞,吐出来时铁钉沾有饭粒,能够把一把30多公分的剑吞进肚里,拔出来时沾满胃液!上世纪的潮汕人都说:秀才孬假,把戏孬真。无假把戏会死人,指的就是做把戏无假的阿哑,最后真的惨死。
这些形形式式的走江湖,表面上浪迹萍踪,好象“水牛角,黄牛角,角(各)管角(各)”其实行规颇多,他们都各有门户,各有行话,各有“江湖切口”。切口不符,会被认为是冒充的。轻则做不成生意,重则会招来横祸。要人这一行,首先必须“拜师”。正统的拜师方式是找一位在江湖上有“正门槛”(有师傅)而有足够名望的老江湖,亲写上拜师帖一纸,上门求见,如老江湖愿意收其为徒,则在拜师帖上签下自己名字,拜师仪式就算完成,老江湖会让你跟在身边,跟满三年即可出师。另一种非正统的拜师方式只是挂名而已,这些人大都在江湖上已混迹三年或五载,因苦于没有门槛,经常受到歧视故也要拜师。其仪式除了要写拜师帖外,还要设席请人,少者一席,多者数席,总之越多越好,把邻近有名的“行尊”都请到最好。席上,由拜师人执弟子礼,捧着请师帖,请在座师叔师伯师婶一一在已经有师傅签名的拜师签上再签了自己名字。这样,他从此就成为门户中人,在江湖上有一席之地。
来 源: 《潮汕老百业》
作 者: 卢继定著
============================
算命先生
从事卜课算命的潮汕人叫“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在旧中国历史悠久,门类繁多,大体分阴档、阳档和人柳等。阴、阳档都是有固定摊位的,阴档是租用人家的楼房开设算命馆,一般租住临街的二、三楼,当街悬挂算命招晃,阳档则在广场、市集一角或在十字街头等人来人往较多的地方摆摊,桌
上放签筒、文房四宝等,墙上挂一幅麻衣神算图,坐等人家来算命。“人柳”是“花街柳巷”的借用语,说白了就是游街串巷的意思。从事算命者正常人和失明者都有,但瞎子从事这个营生者最多,因为双目失明谋生困难,在旧社会只能靠给人算命来糊口。瞎子算命也有阴档、阳档和人柳之分,但柳行居多。
潮汕人称瞎子算命叫“星盲扣铿”。他们行动已十分不便,却要摸索行走于潮汕乡村田野之间,终日游街串巷。左手拄一根盲人杖,右手执一面小钹,边走边“铿铿铿”的敲着,这就是算命先生的标准装扮。一听“铿铿铿”声,不管大人小孩都知道,算命的来了,有想问财运问婚姻、问身体、问侨批何时到或择时日的,就出来叫住算命“青盲仔”,请为自己或家人卜一课。算命先生问明事由,然后就煞有介事的扳着指头,口中念念有词说了一通云遮雾罩的算命术语,无非是天干地支、甲乙丙丁,子丑寅卯、金木水火、周公文王、鬼谷先生等等,沉吟一会,就推算出既模棱两可,也无懈可击的结果,也无非是三、四月平平,须防小人,五、六月小心水火,七、八月有贵人相助,九、十做事无忌,十一、十二顺风得利,或者初一、十五、月尾出秋,等等。让当事自己领会,这叫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当然,瞎子算命先生中也有一些是颇通文墨和社会人情的,很会揣摸问卜者心理,让你以为先生真的是“半仙”了,神了,心甘情愿的掏钱。
在社会百业中,算命先生的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而瞎子算命命运又最为悲惨。“青盲扣铿,无烛凄凉”,虽是以前农村小孩对瞎子先生的戏谑语,实际上也是他们命运的真实写照。
瞎子算命也不只是手执小钹“扣铿”,也有的是用吹短箫的方式招徕生意。入夜,在潮汕乡镇的巷道上,他们一路行走一路吹萧,最常听到的曲调就是《夜深沉》。盲人杖敲着古老的青石板路面,发出笃笃的清音,配合着哀怨的曲调,让人听了倍感凄凉。
算命当然是骗人的伎俩,但不少人对“青盲扣铿”的瞎子算命先生怀有同情之心,有些人会主动掏钱给他们。
解放后,为人算命被认为是从事迷信活动,受到政府取缔。身体正常者着令改行,双目失明者给予安置照顾,算命这个行业曾沉寂了好久。近年又有泛起之势。新时期的所谓“算命先生”大多是有一定文化的正常人,他们酌活动是非法的,给人算命只能偷偷摸摸进行。而“青盲扣铿”的现象已基本绝迹,身为残疾人,他们有了基本的社会保障。
来 源: 《潮汕老百业》
作 者: 卢继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