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小镇出废物,后浪无出路

      潮客小镇网  daze  2020-07-06

      海聚留学小镇做题家是最近在豆瓣火起来的新词,由豆瓣网友 @daze 原创。

      它的意思是指:出身于小城镇、通过“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往往能取得很高的分数,但缺乏一些客观资源的青年学子。

      小镇出废物,后浪无出路

      (图片源于@人民日报,侵删)


      他们的特征通常是:擅长做题和考试、高考进入 985/211 ,本科以前的学生时代除了埋头苦读外几乎没有其他特长。

      但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仅仅依靠学习分数无法弥补其他方面的劣势;并且由于出身小镇,身边的家长亲戚也较难提供心理或者职业上的支持。

      一些难以正确认识自己的同学,便因此顿感迷茫、力不从心甚至走向堕落。很多人热议“小镇做题家的人生是否有天花板?”、“这些小镇青年的出路在哪里”,这些话题的背后是无数普通青年学子对自身处境的焦虑和反思。针对这些话题,我们采访了三位自称是“小镇做题家”的朋友,通过分享他们的故事,希望能给予还在踌躇徘徊的“小镇青年们”一些思考和帮助。

      01王欣

      小镇出废物,后浪无出路

      王欣从最初不敢说英语

      到现在成为口语老师

      我是从河南一个比较落后的小镇考出来的,家乡的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尤其是英语方面还不用考听力。

      我因为一直考“高分”备受英语老师的喜爱,所以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自己信心满满地选择了英语专业。

      结果到大学后,才知道自己英语好,不过是会选择 ABCD 罢了。

      身边较多来自城市的同学不仅应试能考高分(有的人甚至高中时候托福就达到 110+ ,而我到大学才知道有托福雅思这类考试),而且口语流利度极佳,发音非常地道。

      因为上大学之前我根本没受过听力和口语的训练,遭到大神同学的“吊打”后,连上课做 pre 都没自信。

      不知道专业该怎么学、也不擅长和老师打交道、父母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小镇也给不了什么意见和帮助,大学前两年都过得非常浑浑噩噩。

      都说大三是最焦虑的一年,因为从大三开始,每个人都不得不为毕业后的规划开始做准备。比较神奇的是,重压之下我渐渐开始冷静下来:思考自己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专业——因为喜欢这门语言并想从事相关教育行业。

      无论是谁,接纳自己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真的非常重要。

      “眼高手低”和“盲目攀比”真的很害人,我渐渐不再以别人作为参考系,而是以昨天的自己作为衡量指标。

      安排好每天的学习计划、积极学习专业课、大量练习口语和听力:

      01. 加入学校英语口语的俱乐部、充分利用外语学院的独特优势——容易结交外国友人来锻炼口语。

      02. 听BBC,模仿他们的发音等等,因为我的基础比别人差,所以我意识到自己更需要从最基础的地方抓紧,并且付出更多的努力。

      03. 为了证明实力,大三暑假一战考出满意的雅思成绩。

      04. 大四的时候争取到了去某英语培训机构实习的机会,还担任一个国际交流活动的现场翻译。

      这些都成为我后来求职的砝码。

      现在我在某家英语培训机构当辅导老师,主教口语。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所谓“一代走一步”,现在我父母有时会很自豪地跟别人说“我女儿在大城市教英语,可棒了”。谈不上富裕,但相对于我父母的生活来说,我也算完成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跨越。

      02许薇

      小镇出废物,后浪无出路

      许薇

      为了实现留学梦

      不惜 gap 自己赚学费

      上大学之前,我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件事情,成绩好也仅仅是父母在饭桌前拿来炫耀的资本。

      但上大学之后,我发现自己的眼界、资源和选择都特别受限,周围许多来自大城市的一些同学不仅成绩好,还多才多艺,并且他们对未来规划非常明确——出国的、保研的、就业的,都准备得非常早并且充分。

      而我连制作 PPT 、个人简历都不会,更别说去找实习、做科研项目。

      感到迷茫的时候,我自然想到向父母求助。但即使我上了大学,他们也还只是盯着我的成绩,聊到未来规划也就是简单的一句“好好学习,其他的就不用担心”,并不能对我的生活起到指引作用。

      遇到问题就要解决,那段时间找了好几本人物传记来阅读,目的也在于希望向这些名人学习借鉴来找准自己人生的方向。

      清楚自己出身小镇,也愈发觉得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对其发展的重要性,于是我做了一个当时令我全家都感到震惊的决定——出国留学!

      现在回想,这个决定确实有些疯狂甚至任性,我出身于一个湖北小县城的工薪家庭,家庭条件勉强算宽裕。

      虽然动辄几十万的留学费用确实难以吃消,但更主要的矛盾在于父母亲戚对国外都戴着有色眼镜——国外非常不安全,天天战火纷飞,一个女孩子出国更是危险。

      劝我要么考研要么找工作,实在不行就去考公务员。

      我清楚地知道以我当时的实力和社会经历,很难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胜出,万一找不到工作,父母大概率会迫使我回到家乡过所谓稳定的生活,这样一切努力又将回到原点。

      于是我选择了拒绝,当时气得父母都放出狠话:你想出国可以,家里经济情况你清楚,费用你自己赚。

      我听后自己心里也一横:自己赚就自己赚,都是成年人了,迟早要经济独立的!其实我也的确不忍心让父母砸锅卖铁供我读书。

      不是说出国读书就有多好,而是觉得当时的自己因为有了这个念头,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努力学习、拼命赚钱。认真学习提高 GPA 的同时,我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来变现。

      小镇出废物,后浪无出路

      于是大三的时候,和两个同学一起创办自媒体工作室,做海报、拍人像、制作视频等等,基本上每月会有 3-4k 的收入。大三暑假自己线上线下一天共打三份工, 2 个月赚了近 5 万块钱。

      考虑到自己因为“忙于赚钱”没来得及考语言成绩,再加上对留学申请不太了解,(当然也是因为钱还没攒够哈哈)索性决定 gap 一年再申请,在这一年的空隙里,我有更充足的时间去考出语言成绩以及提升“软件背景”。

      当然 gap 这一年里我的压力也不小:

      昂贵的语言考试费用让我备考容错空间非常有限;身边的同学渐渐拿到自己满意的 offer ;一些亲戚仍在给我父母施压,过年的时候甚至还在餐桌上对我“三堂会审”。这一切我当时都选择了默默忍受,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还是比较准确的,第二年申请的时候,我的结果比较不错, DIY 申 8 中 6,其中就有我的梦校 LSE 的 offer 。并且自己在出国前的暑假,刚好攒够了这一年读书的预算费用,真正实现了“花自己的钱去出国”的承诺。

      现在回首留英这一年,确实挺值得当初的自己这么拼命。

      倒不是说成为“海龟”的自己彻底撕掉了“小镇”的标签,而是在这一年的留学生涯里,我再一次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出身是没法决定的,与其把它当做自我安慰的借口,倒不如作为激发自己继续前行的理由。

      03陈健

      小镇出废物,后浪无出路

      陈健

      瞒着父母跨专业考研

      并一战上岸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因为视野的局限,我和爸妈跟风填了一个所谓的热门专业。

      到大学后,因为自己没啥才艺、中学时代“引以为傲”的成绩因为对专业的不适应而一落千丈,因此本科也没有转专业的资格。

      虽然能力不算出众,但我一直很喜欢绘画,尤其是对建筑艺术很感兴趣。但在我父母看来,这些属于“不务正业”,没有“钱”途。几次和父母交流甚至是争吵最终结果都毫无改变(毕竟经济基础当时还需要他们维持)。

      直到大二下学期,我有一次去看学校艺术馆举办的展览,展览展示一些画家、设计师的作品,展览的最后是这些作者的交流会。

      可能是看了这些作品后自己的“热血”又澎湃起来,我在交流会上主动向这些作者交流我内心的矛盾——是应该坚持内心的热爱还是屈从于父母的选择。

      当时有位设计师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成年之后,生活就要靠自己去设计了,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事,将来后悔的几率才会小很多。

      小镇出废物,后浪无出路

      从那之后,我的学习生活渐渐发生了改变,主要是清楚自己想干什么:学习一些设计方面必备的技能,学会了手绘、板绘,阅读了较多建筑学相关的书籍。

      跨专业考研的种子也因此在我心里生根发芽,知道父母不会同意,我索性“先斩后奏”——瞒着他们偷偷报名,等到录取结果再说。

      最后,我以初试第 3,总排第 4 的成绩成功录取某 C9 高校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记得收到通知书那一天,父母的表情稍稍有些复杂哈哈,但木已成舟,我也和他们吐露了自己的内心想法以及为了这个转变自己付出的一些努力,他们最终也只好点头同意了。

      我觉得,“小镇做题家”相对于出身于大城市、资源丰厚的同学来说,确实存在一定“先天劣势”。既然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就更应该拿出当初“攻克各科难题”的勇气继续“乘风破浪”,要相信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热爱并敢于追求就足够了。

      04心态

      小镇出废物,后浪无出路

      个人心态决定

      “天花板的高度”

      “小镇做题家”们的困境自然有客观环境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缺乏改变和尝试的勇气、在所谓的 peer pressure 中迷失自己。

      上述 3 位受访者能够摆脱“小镇做题家”的束缚,他们身上有 2 个共同的特质:一是能正确认识自己;二是敢于付出行动。可能会因为“小镇做题家”这样的标签颓废消沉过一段时间,但最终都选择了改变自己。

      有部著名的纪录片叫《人生七年》,导演每隔 7 年拍摄一次 7 位受访者的生活,从他们年幼一直拍摄到年迈。

      结果发现大部分人最终都没能跳脱自己的生活阶层,但其中有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大学教授,实现自己人生的跨越。可见命运的手掌之间,是有透过光亮的缝隙

      小镇出废物,后浪无出路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无限可能,当然这种可能不是说“一定彩票中奖实现一夜暴富”,而是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力所能及的目标,这样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才能形成“质”的蜕变。

      无论是“小镇做题家”还是“城市大赢家”,其人生的“天花板”都在于自己的心态,关键在于找准自己的定位,让自己的目标接地气一点,心存远方但更要脚踏实地。

      小镇出废物,后浪无出路

      一个没上过大学,没钱、没人脉、没资源的小镇青年未来的出路能在哪里?他们的努力还有没有用?

      在西瓜视频上,看到一个小镇青年,拍vlog登上了上海电影节。从他的故事中,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这个小镇青年从小练体育,13岁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国家队。

      5年辛苦训练,却在考试前夕受伤,运动生涯报销,直到现在都没有上过场。

      高考也随之宣告失败,他选择自考弥补学历上的差距。

      期间为了更加自信,他拼命改掉乡音,好好学说话,没想到因此当了主持人。

      25岁那年,他考上心目中理想的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想着情况终于变好了,但是生活却再次给了他一击。

      三年后,他被确诊为哮喘,声音变得沙哑,被迫转行。

      于是,他开始学电影、做视频,经历了漫长的新手期、没有任何收入后,慢慢走上正轨。

      好不容易因为一条视频爆火,粉丝暴涨,但接着经纪公司又和他打官司,就在他打算放弃短视频的时候,接到了上海电影节的邀约。

      于是,他决定再次起航,继续乘风破浪,如今情况越来越好了。

      这个小镇青年就是西瓜视频创作人“林晨同学”,看他的故事,你会特别受鼓励,因为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真实人生,每一次被生活打败后,再次选择坚强面对,勇敢走下去。

      从林晨同学的故事中,关于如何变成更好的自己,我总结了3点,分享下,和大家一起共勉:

      第一:期望定律:当你对一件事有非常强烈的渴望的时候,你期望的事情才会出现;

      很多人对现状不满,但除了牢骚、抱怨外,其他啥也不做,仍然得过且过的重复着之前的日子,陷入恶性循环。

      要想改变现状,你必须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想要做成一件事的目标,并对这个目标有着超强的渴望,你才会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拼荆斩棘,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缴械投降。

      第二:要有成长思维:相信困难是暂时的,通过努力会解决;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有固定思维的人,另一种是有成长思维的人。

      有固定思维的人,总会认为情况就是这样了,自己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放弃改变,放弃奋斗。

      而有成长思维的人,会认为事情虽然现在比较糟糕,但总有办法解决,我现在解决不了,是因为有些思维、方法我没有掌握,而这些都是通过学习能够克服的。

      所以,你要学会用成长思维看待问题和困难,你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你才会越变越好。

      第三:你周围的人真的很重要:要和积极、努力、充满正能量的在一起。

      和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环境效应告诉我们,你周围的环境和人都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和积极、努力、正能量的人在一起,那样你也会相信自己能变成更好的人。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多看一些积极、正能量的视频、故事,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当别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是如何解决的?当一无所有时,应该如何选择继续开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快速达到目标?这些你上西瓜视频,搜索“林晨同学”,你会得到不一样的启发和思考,从他的故事中收获动力,学习方法,和积极努力的人一起变得优秀。


      err:请添加token
    • 0
    • 0
    • 0
    • 342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顺序查看
    • 热门排序
    • 随机排序
    • 分享网站

    • 任务
    • 实时动态
    • 到底部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