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农旅
小峪口村位于秦岭脚下,这里仍保留着传统村落的风貌。之前的它和多数乡村一样沉寂,直到有一天,一名拥有非遗手艺的新村民来到这里,将她打造成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新村民与非遗在小峪口村究竟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今天,就让地道农旅·地道君带你走进小峪口村一趟究竟!
一、杨帆与小峪口村的相遇
1 小峪口村有什么
小峪口村距离西安市20公里,背依终南山,面临环山公路,东临小峪河,西接万亩桃园,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村子现有住户100多户,人口600人,环境整洁,村貌完整。周边文化遗存有清禅寺、唐二龙塔、轩辕台、长柞工委红色革命遗址、王莽追刘秀的故事。环山旅游业态丰富,游客众多,时令节气日游客可达三五万人。
2 非遗传人杨帆为啥来
作为新一代非遗传承人,杨帆1996年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便投入泥叫叫技艺传承和艺术创作中。然而泥叫叫原依附环境鱼化集由传统村落变成城中村,并且将要建成高楼,杨帆不得不为这项传统技艺寻找更好的“容身之地”。
小峪口村古朴安静的乡村环境、浓厚的农耕文明、区位优势、旅游资源等因素正好迎合了非遗入驻的需求。用无人机勘察了无数次,杨帆最终选定了小峪口村一处闲置的农家院落。
二、小峪口村的“非遗乡集”
小峪口村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以及小而精的村落形态,成为打造“非遗乡集”实践地的基础优势,村落闲置的宅基地成为非遗工坊的最佳研习场所。非遗项目的植入为基地嵌入核心内容,形成“非遗乡集”集散场所。于是,充满乡土气息和文化韵味的“非遗乡集”就在小峪口村。
1 引入项目,打造非遗“IP”
坚持活态传承 本着让非遗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让人们来感知,进行活态传承而不是放在展柜里的发展方向,杨帆希望整合众多非遗手艺,通过植入村落形成市集的形式,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
多方给予支持 村子优美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村子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引导上的支持,给了非遗传承人们在这里创业干事的信心和决心。
引导非遗集合 秦腔戏剧脸谱是杨帆引入村里的第一个非遗传承项目。去年,该项目的非遗传承人陈耀武将工作室搬到了小峪口村。慢慢地,木兰摇关中粗布纺织来了,广陵派古琴来了,关中石拓画来了……小峪口村目前已经形成了六个院子、八个项目入驻的非遗集合模式。
2 打造品牌,充实乡集体验
打造非遗景观 小峪口村投资120万元开展“花园乡村”建设工作,建设了3处景观节点、1处休闲广场,新增绿植4万株,并依照非遗特质绘制了文化墙,同时还打造了石头小径、山石雕塑等,充分发挥了「小峪口村」的山水优势,整个村落焕然一新。
分解非遗技艺 非遗传承人们选取十种以上的具备分解程序的非遗技艺类项目先行实践,让工坊成为非遗文化、村落文化的表现体验场所,让非遗真正回归生活、回归本初。
打造乡集品牌 通过形成非遗+民宿、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生活的新的非遗引领模式,让非遗真正成为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田园模式。同时通过非遗+设计师、非遗+文创、非遗+电商、非遗+网媒等多种形式体现和实践,形成独特且可推广的非遗乡集品牌,成为城市生活体验地、生活打卡地!
3 多产融合,撬动乡村振兴
带动村民参与 传承人将非遗文化与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起来,给村民讲解非遗项目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传授制作技艺,带领他们把村里的老物件利用起来,制作成一件件艺术品。同时开发了雅集市场,帮助村民通过售卖非遗周边产品增收致富。
带动旅游开发 小院的特色打造、非遗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别有韵味的田园美景让“非遗”不仅成了小峪口村的文化品牌,也为发展乡村旅游注入活力,村子引进了系列旅游服务配套业态,助力产业发展的同时帮助群众致富增收。
致力多产融合 如今,小峪口村已成为著名“网红打卡”地,在村里可直接体验吃、住、游、购、玩“一条龙”服务,未来「小峪口村」还将继续引进非遗传承体验度强的手作项目,并增加民宿及特色餐饮,争取将非遗产业链做得更加完整,体验度更高。
三、地道之见
小峪口村在非遗传承人们的带领下,通过打造“非遗乡集”整合资源,实现产业融合,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地道农旅·地道君从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1 实现资源整合
人才整合 非遗传承人属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是乡村振兴中可利用的人才。村子可以通过深挖人才,通过乡村环境、政策吸引等留住新村民,利用他们的资源、人脉、以及队伍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等优势,整合有关资源,发展相关的产业,助力村子发展。
项目集合 单个文化项目并不能制作多大的影响力,但如果将文化项目进行集合,寻找一片广阔的空间,让一个个打造为品牌名片的文化项目矩阵式发展,打造规模化的文化产业集群,就能形成强有力的文化输出,点燃人们的文化情怀,引发更多的关注。
2 艺术融入乡村
营造艺术氛围 我们可以通过乡村建筑、景观、小品墙画等多种形式,将艺术融入到乡村村容村貌中,在硬件方面给村民与游客以竹兴村沉浸式体验。同时跟进软件建设,加深村里的文化底蕴,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与审美水平。
村民全员参与 村民作为乡村主体,在产业发展中也必须成为主角。我们可以通过手把手教学、产业效益吸引等变“村民看”为“村民干”,让村民从中尝到甜头并认为艺术创作并不难,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让艺术真正融入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中,并能增加村民收益。
【地道农旅】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设立,以深耕农旅、振兴乡村为使命,以创新农业与农村发展模式为抓手,是中国农旅产业创新发展的领导品牌,创意经济设计第一品牌。致力构建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共享农庄、现代农业产业园、康养综合体及乡村振兴产业。为企业家和参与者搭建共建、共享、共赢行业生态平台。
欢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参与共同推动乡村行业生态的发展和完善,一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实施。